
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西安市葡萄研究所所长 纪 俭(农艺研究员)
摘要:地域气候条件决定着葡萄品种的选择、栽培模式。为促进秦岭北麓葡萄产业发展,西安市葡萄研究所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通过科技创新选育葡萄品种和进行栽培技术研究,形成了适应秦岭北麓气候条件的户太葡萄产业模式,即以户太葡萄品种为基础,根据秦岭北麓气候条件,通过优化栽培技术,最大化发挥品种的生产性状,实现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实出种植与环境谐调发展。
一、发展情况
西安市葡萄研究所生产基地地处秦岭北麓,具有生产优质葡萄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是经专家论证的“户太”葡萄优生区。我所是目前陕西省葡萄产业发展的龙头,是西安市第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现拥有科研试验基地1000余亩,年产1000吨葡萄酒生产线1条,年产值3000余万元,葡萄栽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多次结果和无核化生产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户太冰酒还开辟了我国葡萄加工的新局面。荣获陕西省、西安市名牌,陕西省、西安市著名商标,成为我省最大的民营葡萄科研、生产企业。
户太8号葡萄是西安市葡萄研究所选育的新优葡萄品种,1997年获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户太八号葡萄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国推广栽培60万亩,年经济效益近百亿元。已成为我省主栽品种,面积达15万亩。在全国形成了一批户太葡萄产业集聚区(产业带、产业园区、一村一品葡萄村),亩均产值1.5万元以上;产业链条不断延长,精品葡萄、加工产品和休闲观光产品不断出现;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日益紧密,“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在各地得到不断突出发展。
二、科技创新在葡萄产业中的应用
西安市葡萄研究所事业的起步开始于葡萄新品种的选育。上世纪80年代,户县葡萄跌入低谷,一直有葡萄种植传统的户县太平河两岸农民,开始砍树改种其它作物,葡萄面积由近1万多亩降到2千余亩。我通过观察分析,认定是品种问题,便萌生了自已选育品种的想法。于是,我承包了100余亩太平河荒滩,办起了民营的户县太河园艺场,开始从事葡萄优良品种的选育栽培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品种试验园发现芽变单株,具有丰产、早熟等优良性状。1996年品种通过了陕西省品种审定,被定名为“户太8号”。其后在此基础上,又相继选育审定了户太9号、户太10号两个高产优质的葡萄新品种。该系列品种有着优异的丰产性、商品性、加工性。果穗整齐、含糖量高、香味浓、品质优、耐挂、耐贮运,多次结果能力突出,鲜果供应期长,长势强、抗病、耐高温、抗严寒、亩产2000-3000公斤,鲜食加工兼用。与之配套的创新栽培技术一反传统葡萄栽培堵截式的管理,最大的调动了葡萄年生长量,使户太葡萄每年可开花5次,3次成熟,人为调节各次果产量,避开每年生长期不利气候因素,达到丰产、稳产、优质。葡萄鲜果供应期从7月延伸到11月。2001年该技术经专家鉴定,多次结果技术及无核化生产等系列栽培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户太葡萄产业发展由此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为了使户太系列葡萄品种的生产潜力得到更大地发挥,我们研究了最佳优生区域条件,2003年通过了陕西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论证。对能大幅度提高户太葡萄产业效益的冰葡萄酒技术进行了开发,2007年,户太冰酒生产技术通过陕西省科技成果鉴定,与会专家指出:户太冰酒生产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提出了秦岭北麓冰酒新产区理论,开辟了我国冰酒新产地,建议尽快实现产业化。2008年,省科技厅、农业厅、质监局、轻工业办举行了“户太冰葡萄酒生产技术观摩暨户太冰葡萄酒标准审定会”,与会专家对户太冰葡萄酒生产技术给予了充分肯定,制定的《地理标志产品 户县户太冰葡萄酒》通过了审定,并由省质监局备案发布实施。2009年户太冰酒获国家专利。我们以秦岭北麓气候条件为基地,对户太葡萄的产业化所需的技术进行了研究,自主开发出了户太葡萄汁、葡萄酒系列深加工产品,形成了独特的户太葡萄产业模式。
三、总结
户太葡萄产业模式,即以户太葡萄品种为基础,根据秦岭北麓气候条件,通过优化栽培技术,最大化发挥品种的生产性状,实现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实出种植与环境谐调发展。
1、综合性。在我们的户太葡萄生产中,充分利用秦岭北麓水、气、光、热条件,利用葡萄多次结果性状1年生产二至三茬果,既延长了鲜果的采摘期,又减轻了葡萄树体挂果负载。既提供优质的鲜食商品果,又提供优质的葡萄酒、冰酒原料果,互为补充,种植与加工相得益彰,既提高了水、气、光、热的利用,又提高了种植附加值,而且降低了葡萄单一种植的风险,提高了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2、多样性。栽培一个品种,提供多样产品。在户太葡萄产业模式中,可根据地域的自然、生产、消费条件,采用或侧重于发展鲜食葡萄,或侧重于发展酿酒原料,或两者兼顾等不同的发展模式,为不同地域提供了不同的发展策略,促进农业产业与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