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科研院所当作企业孵化器来办
打造混合所有制经济平台 做改革发展新文章
陕西省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 杨永辉
一、我所混合所有制经济思路的形成
省属开发类科研院所是建国以来,随着省级产业管理部门的细化,根据其行业性质,为其配套的技术、质量管理机构,一般一个厅、局下面一个,如电子工业厅下面是电子技术研究所,机械工业厅下面是机械研究院等,性质为事业单位,由省级财政供养。这类科研院所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政府管理部门的附属部门,几乎没有一点自我生存能力。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为了减轻负担,逐步对这类科研院所引入企业化管理,促使其向自负盈亏过渡。2000年,国务院将242所科研院所推向市场以后,各省、市开始跟进,我省选择了11家,硬性将其推向市场,我所就是其中最小、最困难的一家。这类科研院所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差距很大,条件差、底子薄、人员结构不合理,根本无法在市场上生存,为此,各省、市都在最后一刻,给这类科研院所送了一批“嫁妆”或优惠政策,我省没有“嫁妆”,但给了优惠政策,即省政府“三个”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产权分配制度改革文件,在这“三个文件”精神指导下,我所决定从产权制度改革切入。通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这类科研院所可利用的东西只有这块牌子和少量的资金。为此,我所制订了一套优惠政策,既将国有股控制在20%左右,允许社会资本参股,允许员工持股,以吸引人才、吸引技术、吸引资金,借鸡下蛋。
在员工持股问题上,通过实践,我们逐步形成了员工必须持股,而且要比国有股比例大的共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经营者持大股、员工也要持股”的分配政策。实践证明,员工持股和持股多少,是这类企业的一个大问题。这类企业一般都不大,国有资产很少,全凭员工的努力在维持,在这种情况下,不让员工参与其中,不让员工分享他们自己创造的成果,就等于又回到六、七十年代的全民搞积累,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情。换句话说,如果不让员工持股,或者持很少的股,这类企业就根本办不下去。
允许员工持股,允许社会资本参股,将国有股控制在20%左右,就是我所创建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的基本思想。
二、将所科研、生产、经营职能转移到参股公司,把科研院所变成企业孵化器
2003年,我所在根据原省电子工业局[1999]532号批复组建第一个有限公司时,就将其科研、生产、经营职能转移到参股公司。经过10年的完善,所职能逐步转变为管理、融资、保障和服务,成为一个具有投资功能、孵化企业功能的新型研究所,完全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创建“孵化器”模式初期,我们一般都是针对引进的一个产品或者项目搭班子,在“研究所”财务框架下,采取独立核算的办法运作,待条件成熟后,再把它注册成一个公司。十年时间,我所采用这个办法创建了6个参股公司,注册资本3930.00万元,其中国有资本943.75万元,占24%;员工资本1391.32万元,占35%。社会资本1594.93万元,占41%,完全符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同时,在原省信息产业厅和省工信厅的大力支持下,我所陆续兼并了《陕西电子杂志社》、《陕西电子商务酒店》等2个企业和省水利厅下属的《沙棘》杂志编辑部,创办全国第一本《物联网技术》杂志。现在,我所共有9个企业和2本杂志,有8个与军品有关的资质认证,员工400多人,2013年经营收入达到6000万元,彻底摆脱了转制初期的苦难局面。
三、这种模式在以下4个方面符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
1、“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即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2、“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利益的共同体”。
3、“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4、“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型所有制企业”。
四、这种模式有以下特点和好处
1、能最大限度的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创造性。过去,全所生存发展的责任全部在所长一个人身上,现在,班子成员每个人都是一个参股公司的老总,都有具体的经济指标和目标任务,责任相当于过去的一个所长,其结果是把1个所变成了9个所,叠加效果非常明显。
2、彻底克服了过去国营企业“拿别人钱办别人事”的问题。过去国营企业是大家的,大家都是主人,但却都对最终结果的好坏不负责任。现在,每个所领导都是一个企业的老总,是具体的经营者,持有这个企业的较大股份,是在“拿自己钱办自己事”,故企业发展的责任实实在在地落到了经营者身上,“不用扬鞭自奋蹄”。
3、解决了改革开放以来,员工队伍普遍不稳定的问题。目前,企业员工普遍存在一种给人打工的心理,责任心和主人翁精神普遍下降;新招聘的大中专学生,招聘时信誓旦旦,但待找到比较好的单位后说走就走,对企业人事管理影响很大。员工队伍不稳定,不仅对企业不利,也对员工稳定性、归属感、成就感、事业心的心理塑造不利。“经营者持大股,员工也要持股”,使员工克服了目前社会上给人打工的心态,给新参加工作的大中专学生给了一次主人翁心态的塑造机会,稳定了员工队伍。
4、员工以参股的形式投资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司和产品,有利于打造员工和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事业心和责任感。
5、有利于各种资源的整合和综合利用。我所目前有9个企业,涉足行业较杂,如果把这些企业单独放在一个地方,协作成本就会提高。现在,大家挤到一块,由所里出面协调,资源就可以整合和综合利用,企业运营成本就会降低,有利于加快发展。
6、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过去,我所下面有若干个室,每个室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公司,由于体制的原因,年年亏损,直到开不出工资,还找不到原因。现在,每个公司都是一个独立法人,所里在公司的参股都是具体的、明确的,经营者和员工有分红,就不能不给国有股公红,国有投资就必然保值、增值。
五、这种模式要把握好以下5个原则
1、“经营者持大股”不能发展为少数人持股。“经营者持大股,员工也要持股”是这种模式必须遵守的一个基本原则,它是在吸取了国有企业大锅饭和民营企业事实上是私人企业两种极端形式的基础上形成的,既体现了经营者的突出地位,又体现了员工也不是外人;既制约着经营者的私心澎涨,又保护和支撑着员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故朝哪个方向偏颇的发展,都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模式的优势。
2、这种模式中的员工对经营者和经营方向的要求比较高,原因是,员工将钱投到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经营者和产品上,经营者的人品、人格、能力、员工认可度等都至关重要,简单讲就是,经营者人品好、能力强,是“火坑”员工也愿意跟着往下跳,反之,就吸引不到那么多投资,形成不了那种凝聚力,甚至可能散伙。
3、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员工的近距离监督。员工投资自己的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知根知底,谁也别想忽悠谁。经营者已经持了大股,拿了自己应该拿的那一份,其他就别奢望,就要把全部精力投到事业上,为员工的投资负责。在分配问题上,既要体现多劳多得,又要保证股东的利益;在方法问题上,要公平、公正、透明,切忌暗箱操作;在用人问题上,要选贤任能,切忌亲亲疏疏。
4、这种模式的经营者不同于其它企业的领导,有点像合伙做生意的“龙头老大”,能当“龙头老大”的人,从古到今都是些吃得亏、让得人、多为兄弟(下属)考虑的正人君子。试想一个人,凡事先为自己考虑,谁还愿意跟着他干事呢?
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种模式的经营者要靠大家去支持、去帮助,原因是,大家都把宝压到他一个人身上,支持帮助他就是支持帮助自己,因此,如果眼下没有比他更强的人来当这个“龙头老大”,就要团结一致,共同支持帮助他把大家共同的事业搞好。
六、这种模式要配套建立6个监督保证机制
1、建立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个人资本的投资管理机制。通过实践,把国有资本压缩成一个“包”,按投资去管理,成本低、效率高,是一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好办法。
2、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3、建立对经营者的监督制约和支持保护机制。⑴持大股要根据企业规模有一个合理的度,这个度既能体现经营者的CEO价值,又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⑵亲属不能进入决策层。⑶对经营者的小错要能包容。
4、建立董事会对经营者的考核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这种模式的经营者必须是投资者认为眼下最优秀的和能完成任期目标任务的,否则就要淘汰。淘汰经营者必须是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意见,必须按程序操作,不留后遗症。
5、建立股东进、退出机制。
6、建立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机制。再好的制度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不断地根据实践进行完善和创新,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员工培训、技术投入、市场开发机制,以保证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
七、创新的力量是无穷的
15年前,我所仅40多人,在“大锅饭”的体制下,单位已经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15年后的今天,我所员工增加了10倍(400多人)、固定资产增加了10倍(近6000万元)、产值增加了15倍(6000万元),员工收入大幅增加,成为全省11家转制科研院所中发展较快的和唯一一家涉足军品的单位,受到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领导的肯定和表扬。2012年4、5月份,《陕西日报》、《西安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党报》、《新华网》等新闻媒体对我所把科研院所当作企业孵化器来办、当作投资公司来办的事迹进行专题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14年1月9日《三秦都市报》、2月11日《陕西日版》、3月18日《西安晚报》、2014年第三期《陕西人才》杂志对我所创建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的事迹进行专题报道后,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面对下一步的改革,我们“研究所”人有决心、有信心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争取把我所打造成年产值过亿元的“陕西恒氏企业集团公司”,为陕西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