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2014陕西经济年会 |
|
石英:陕西经济新常态与重振陕商新机遇 |
信息来源:| [2015-01-12] 点击量:7826 |
|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省社科院原副院长 石英
今天我们又一次相聚在西安宾馆,召开一年一度的陕西经济年会。即将过去的201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年会的主题是“深化改革•创新突破”,为什么要深化改革,怎么样创新突破?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
就在前不久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那么,什么是新常态?怎样认识陕西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呢?习总书记今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习总书记在11月9日,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新常态,他认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这样几个重要的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四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也就是说,新常态指的是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经济政策的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效应相吻合的常态。
当然,和全国一样,陕西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同样呈现出三期叠加的状态,但是陕西的三期叠加有着与其他省区不一样的特殊性。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换挡下行。陕西经济从“十一五”开始进入快车道,但是截止目前,经济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尚未根本扭转,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所以我们的换挡不能像东部发达省区那样大起大落,必须保持平稳,要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速,这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稳中有进”。
第二,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陕西也要经历结构调整的阵痛,但也正是因为我们的欠发达、后发达,才能“船小好调头”。陕西拥有丰富而多元的资源,同时既有传统产业,又有航天航空、国防等高新技术产业,二元结构非常明显,所以,结构调整我们有动力,技术创新我们有条件,因此我们要主动调整结构,适应新常态,这种阵痛就会相对小一些。
第三,前期政策的消化期。对于多数地区来说,这个阶段可能是负的效应,但是对于陕西来说,由于前期刺激政策的投资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交通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上,现在正好体现出正的效应。我们吸引投资,接受产业转移,正好是正效应的显现期,所以要辩证地看待三期叠加,这实际上是陕西发展的重大机遇,对陕西阔步迈向中等发达省份至关重要。
新常态包含的面非常广。新常态之新,是相对于旧、相对于传统状况而言;新常态之常,则是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状态而不是短暂的。我们看到的八项规定、反腐倡廉,正在使我们国家的政治常态迈向一个新的阶段。依法治国,使社会风气开始好转,社会发展的质量稳步提高,生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我们讲的新常态更多地指的是经济方面的新常态,那么除了速度、结构、动力这三个方面的三期叠加的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等九个角度全面阐述了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了八个注重,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这八个注重和新常态的特征是一脉相承,是适应新常态的总的原则。
为什么说新常态是重振陕商的新机遇呢?新常态的九个特征和八个更加注重给出了我们答案。
首先是消费结构的转型,需求的强劲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消费时代,过去的中国人,挣钱不花钱,是因为我们口袋里的钱太少,还得留作养老、看病、买房,以备不时之需;现在,社会保障正在解决我们基本的生存需求和后顾之忧,伴随着观念的转变,中国人储蓄不消费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我们的人口结构呈现出倒金字塔型,中国在2000年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现在已经发展为中级老龄化甚至深度老龄化,老年人逐步成为社会主体。大约到2040年,陕西将会有30%的人口成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此,即使单个的老年人的消费不多,需求不高,但总体上却相当可观。更何况今天60岁的老年人和70、80岁的老年人在消费观念上有很大的不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从消费观念看,过去我国的消费具有模仿型排浪式特征,而现在这种特征的消费阶段基本已经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所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排浪式消费的特征,一种新的消费品,当一个人能买得起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能够买得起,所以会迅速地形成一个消费的浪潮。过去中国人收入比较低,物资匮乏,社会消费具有跟风的心态,例如八十年代结婚时的“三大件”,进入新世纪后,买房购车又成为一种浪潮。在不到十年前,西安第一批买车族,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买上车就行了;而到了现在,这一批人到了更新换代的时期,消费需求就不一样了,现在就要讲究品牌、质量、功能、服务等,因此,多样化的市场正在细分。
上世纪80年代,陕西的家电产品,有黄河彩电、长岭阿里斯顿的冰箱、双鸥洗衣机等,很快就消失了,关于黄河断流、海燕折翅这一类的话题,我们都有很多的讨论和反思,缺乏创新,靠吃老本,甚至贪污腐败都有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但这些厂子即使那个时候不倒,再坚持几年,恐怕到现在也难以继续红火下去,因为他们都是典型的排浪式消费的产物。现在已经进入新常态,过去的形态下容易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家买的时候产品供不上,等到产能上去的时候,需求又没有那么强烈了,于是又出现了产能过剩。今后,多样化、个性化消费渐成主流,收入差距正在逐渐拉开,高收入群体买得起的时候,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群体不一定买得起,这就要求企业要把发展眼光更多地放在消费市场上,积极开发个性多样的消费新产品,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发展商贸物流业。西安在“丝绸之路建设新起点”中提出要打造商贸物流中心,这是很有远见的,陕西的区位优势有条件建设欧亚大陆桥上最重要的物流中心。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还需要跟信息产业紧密结合,我们已经看到了电子商务的“双十一”一天卖了多少!伴随着电子商务而出现的顺丰等快递业的发展,还有我们本土的涟漪桶装水,现在不光卖桶装水了,他整体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物流产业链条,带动了很大的就业。还有健康服务业,也正在成为老龄化社会的朝阳产业。这里面的机遇很多,就看你是否能够发现。过去劳动力成本是最大的优势,今后这样的优势也逐渐不在。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深,传统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只能代之以人才红利和创新红利。经济增长将会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的质量和技术的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所以高科技产业也是陕西发展的亮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好像是专门对陕西讲的一样。在人才上,陕西的优势开始显现,过去80、90年代的孔雀东南飞,甚至麻雀东南飞的现象正在逆转,回流趋势非常明显。其中,不光有海龟,也有一些家在陕西或者西北地区的大学毕业生,80、90年代前往深圳、上海等地打工,现在出于各种原因开始回潮,叶落归根,这是我们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企业的动力源泉。
我已经多年参加陕西经济年会,也多次谈到机遇意识问题。上面的分析是不是站得住脚,我想,各位身处市场前沿的老总最有体会,也最有发言权。前几天看到凤凰卫视里讲,2015年世界开始进入中国世纪,我们不一定说也迎来了一个陕西世纪,但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陕商发展的机会是真的来了。能不能个抓住机遇,就要看我们各位的能力和魄力。让我们共同迎接新常态,拥抱新常态,抓住新机遇,创造新机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