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2020陕西经济年会 |
|
吴刚:“双循环”格局下高水平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
信息来源:| [2021-01-13] 点击量:4400 |
|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吴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总书记来陕考察明确指出,陕西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开放环境、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央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高水平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亟待创新思路、展现新作为。
一、以扩内需为战略基点,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新动能
总书记讲话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努力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内需相对于国际市场需求更加稳定,以内需拉动为主能够减轻由于全球经济波动造成的进出口剧烈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使国内经济更加稳定和可持续,把扩大内需作为推进高水平开放体系建设的重要导向是大势所趋。
“十四五”时期,我省将迈入后工业化时期,内需市场广阔、潜能巨大。从消费贡献来看,2019年我省内需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仅为35.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2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看,我省服务业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45.8%,预计到十四五末服务业将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从城镇化率来看,预计十四五末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
就如何扩大内需,提出两点建议。
1.推动消费升级导向的产业升级。扩大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供给,增强自主品牌建设,满足居民有效需求;加大产业链投资,支持中间产品型产业向最终需求型产业领域延伸,化解产能过剩;推动服务业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扩大养老、健康、旅游、文化、家政等服务消费;加大培育发展线上经济、宅经济、无接触经济等新业态,拓展网络消费、定制消费、智能消费等新模式。
2.加快消费型基础设施投资。抓住国家布局“两新一重”重大项目布局机遇,积极争取全国一体化国家大数据中心西北中心、智能超算中心等项目落地我省;努力申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支持西安消费型城市建设;宝鸡、铜川等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等。
二、以构建制度型开放为突破,激发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新活力
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世界各国都处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产业链全球配置是市场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经济发展规律的使然。高水平开放体系是质量、效益、安全协同一体的经济模式。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正在从商品和要素的流动型开放演进到制度型开放。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是以承接高端资本、跨国公司转移为重点,对接国际制度规则为突破。
一是要加快构建承接高端资本的开放制度体系。强化与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对接,持续完善与国际市场、规则、金融、数据相融通的机制,复制推广先进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推行更加精简、透明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和集聚更多的高端和创新生产要素安全便捷流动。
二是稳步提升开放经济的安全保障力。高水平开放体系是质量、效益、安全协同一体的经济体系。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立和完善制度、机制等不同层面的对外开放安全保障体系。加大网络、数据、产业链供应链、金融、能源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监管,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引导企业防范风险,保障境外重大项目和人员机构安全。
三是深化内陆开放体制改革。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水平开放有赖于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建设。大力推动数据、信息资源的流动共享,培育发展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探索“照后减证”、“一业一证”新路径、新机制,加大破解“准入不准营”的难题,激发开放主体活力。
三、以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为引领,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新引擎
“十三五”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7.8%,服务贸易已经占到全国贸易总额的14.6%以上;我省服务贸易年均增长约5%,服务贸易仅占到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8%
“十四五”时期,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优化升级产业体系、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对研发设计、数据信息等服务业需求较大,服务贸易尚待跨越式发展。
1.加大服务贸易开放进程。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改革,优化升级自贸、临空、保税等承载平台,大力提升旅游、文化、健康、教育等生活性服务贸易以及研发、设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2.积极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贸。落实“创新驱动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的要求,积极发展离岸服务外包、创意设计、智慧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四、以高质量建设商贸物流枢纽为依托,构筑便捷高效的国际贸易通道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畅通国内大循环,要加快建设物流网络,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我省西安、延安、宝鸡3市是国家已经确定的物流枢纽承载城市。2019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提升西安国际枢纽功能,再加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中欧班列长安号等物流承载能力强大,我省建设商贸物流枢纽天时、地理优势突出。
1.打造欧亚陆路贸易大通道。依托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和国际航空物流枢纽等载体,加快建设物流贸易运营组织中心和国际国内资源要素高效集聚平台,提升运输能力和物流发展质量效率,打造欧亚陆路贸易大通道。
2.打造面向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贸易大通道。抓住RCEP协定签署机遇,强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合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动铁路、公路与港口、园区无缝连接,构建陆海空一体、集疏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强化海铁联运、临港产业、大宗散货、冷链物流、国际物流贸易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打造陆海多式联运业务新模式。
3.创新“产业+物流+贸易”发展模式。依托贸易通道等,积极发展临港、临空和现代供应链产业,带动大宗物流、精益物流协同发展,形成以优势产业为先导、关联产业为支撑、以供应链产业为主体的临港、临空产业体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