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2018陕西经济年会 |
|
石英:坚持协调发展 迎接智慧社会 |
信息来源:| [2019-01-03] 点击量:5211 |
|
.jpg)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决策咨询委专家组组长 石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瑞雪纷飞,外面天寒地冻,古都大厅暖意融融。又是岁末,非常高兴我们再次相聚在一年一度的陕西经济发展年会。
年会主办方每年对于主题选择都特别用心,今年年会的主题定位于“协调发展”,我觉得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增大、国际形势风云微荡的2018年,这一主题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央十八届五中会提出了五大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大家可能觉得就是一个一个往下排,去年强调“创断”,今年“协调”,明年“绿色”,仅此而已。实际上不是这么简单。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有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强调某一个方面。大家是否注意到,其它四大理念都曾在某些场合作为主角单独露脸,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甚至作为发展目标、口号、城市精神内涵,“创新型城市”、“绿色西安”、“开放包容”、“共享经济“……唯有“协调发展”好像没有单独被强调过,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虽然协调发展排序居第二位,我们对协调发展也时常挂在嘴边,但从内心到行动,实际是重视不够的。
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是协调发展。从语义上讲,“协调”中的“协”和“调”同义,都具有和谐、统筹、均衡等含义。简而言之,“协调”就是“配合得当”,强调事物间的联系、配合、互动。党的十六大就把“协调”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内核,强调“五个统筹”,可见,协调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关联的系统或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协作、配合得当、互为促进的一种良性循环状态、目标和过程。我们现在讲“大局意识”其实也是强调协调与担当。
五大新发展理念中,人们常常会对协调发展有所忽视。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执行政策一刀切,忽左忽右走极端现象,大家感受比较深刻,在此就不举例了。强调某一方面就不顾其它、不管社会整体运行,不遵循循序渐进,甚至出现政策打架现象,就是明显地违背协调发展原则。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矛盾和冲突可以说都是没有遵循协调发展的结果。所以说今年年会主题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座的各位大都是企业家,大家可能还是觉得,协调发展是政府部门才需要和能够把握的事情,与企业有什么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要生存和发展,也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一是内部的协调,二是外部的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销售部门、生产部门、研发部门之间,企业主和高层管理者之间,高层管理者和员工之间,这些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相互配合好的,企业必然发展好,反之则反。大家作为成功的企业家坐在这里,企业内部管理的协调有序不用多说。我这里要强调的是,企业不能只盯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管内部协调是不够的,还需注意与外部环境相协调,处理好与市场、与其他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一句话,积极主动地顺应社会发展大势,就是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眼光。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做人做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企业家的智慧就体现在能够顺天时,求地利,谋人和。成功的大企业家无不具有这种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相协调的能力智慧。这里“智慧”与“聪明”不是一回事,老祖宗“聪明”前加上一个“小”字,“小聪明”;而在“智慧”前冠以“大”字,“大智慧”,可见智慧着眼于大格局、着眼于长时段,不纠结于一时一事。今年经济形势有波动,面对融资难招工难就业难,企业的前景到底在哪里?不能丧失信心;而是要站在高处望见远处,在困境中看见机遇,这就是智慧;相反,如果太过“聪明”,盯着一些眼前利益短期“利好”跟风投机,很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譬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到底是机遇还是陷阱?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央召开了纪念大会,我们这代人有幸亲历、参与和享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辉煌成就和生活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一开始,小岗村大包干首先解决的是吃饭问题,吃饭问题差不多了就是穿衣问题,浙江一带服装工业纺织工业皮包轻工业,人们追求生活好点;接下来家用电器工业成为支柱产业;家用电器差不多了,房地产、家装、汽车、成为中国主导产业;房、车从开始到现在热了快20年,消费升级向何处去?我们现在面临的社会转型,或许可以表述为正在由“生产型社会”转向“消费型社会”,基本的生存需求转换为美好生活、自我实现的需求。今年的中美贸易战或许加快了这种转型;这几年可以看到的趋势,大健康产业、养老产业、旅游产业渐成热点。房地产的暴利时代肯定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制造业甚至加工业技术门槛越来越高,开发园区热也已经过去,怎么办?走出围城,乡村振兴,可做的事情很多。很多的企业开始转型,转向文化产业、农业,不光是乡村旅游,康养产业、中草药、健康食品肯定会形成越来越大的产业集群。
协调发展还是一场观念变革。人类社会从野蛮、蒙昧走向文明、现代的历程,也是一个思想观念不断进化的过程。农业社会,自然经济,自给自足,万事不求人,因此也没有产生协调这个概念。工业社会,大工业生产,分工合作,协调就成为必须。现在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以人工智能(AI)、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四大技术为标志的智慧社会正在到来。这四大技术我们听到较多的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但对于区块链比较陌生。而区块链表面上是一种“记账”技术、信用技术,本质上则是着眼于组织之间协调方式利益分配的“协调”技术,这也是我国相对薄弱的核心技术领域。看来协调发展相对被忽视也表现在技术层面。不管怎样,智能家电、智慧社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法院,无人商店、无人驾驶都已经来到我们身边。有人估计20年内70%-80%的工作将被机器人所取代,在座的企业家可能不得不考虑现在所从事的产业经营模式在未来是否还会存在,当然这会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这一天也许来得比我们想象得要快。智慧社会已经开始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当然也正在改变我们的产业形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互联网思维”,跨界思维,“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是说传统工业社会的商业逻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讲“木桶效应”,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也叫“短板效应”,短板效应下的协调就是找齐补平;现在企业竞争信奉“长板效应”,把自己最优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做到最好,也是自我主动对外部环境对市场的协调。过去我们生产什么先做市场调查,需求决定生产;智慧社会则可能颠倒过来,我们生产未来,我们引领需求,我们创造需求。20年前谁能想到人人都需要智能手机?今天出门带上手机,钱包、钥匙、身份证都可以不用带了。现在去电器商场甚至书店专卖店,会发现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人工智能产品,甚至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但一介绍一试用觉得不错,就买了。现在的“新零售”,预定早餐在家手机下单,要求20分钟端上桌,热气腾腾刚刚好,不用排队不用等候现做新鲜,“前店后厂”,正是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倡导的“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
有一句流行的话叫做“未来已来”!今天这个万物互联的智慧社会,协调的形式不再像工业社会那么直观;甚而至于协调的逻辑都在发生变化。但是,协调发展依然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核心理念。作为企业和企业家个体,对内,要寻求内心的平衡;对外,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坚持协调发展,迎接智慧社会,就是我对大家进入2019年的新年祝愿!
谢谢大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