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民 古法新筑 传承陕商品牌
陕西泾阳恒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茯茶“非泾水不渥;非伏天不作;非金花不成;非泾阳不宗。”
●工艺上,我们恪守匠心,不会缩减任何一道工艺,每一道工艺都精心制作;
●茯茶制作加工是所有茶类中工艺最复杂的,从南方采购回原茶后,必须先用泾阳的水渥堆发酵,然后再蒸、炒、压饼、发花,以确保金花含量充足,还原恒昌堂社树姚家的原汁原味;
●尽管“恒昌堂”宝砖茶的制作是核心,但原料是制作好茶的基础,一定要选择上等原料;
●工厂好建,质量难做,慢功制好茶,作为百年老字号,恒昌堂杜绝机械茶和产量茶;
●国家也在号召传承,茶文化需要传承和发展,讲好这个老字号的百年故事,将姚家的产品延伸下去,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自古岭北不产茶,唯有泾阳出茯茶。”历史的机缘成就了泾阳辉煌显赫的千年制茶史,如秦砖般敦厚、见证十三朝兴衰的茯砖茶历经近半个世纪的飘零后,在陕西茶人念念不忘的努力之下,如今重回故里,雄风重振,“社树姚”“恒昌堂”茯茶和它的故事也再度传为佳话,其间既有一代“老陕商”不畏艰险、闯荡天涯的开拓精神和富而不奢、热心公益的忠义精神,更有一代“新陕商”诚实经营、厚道耿直的敬业精神和抓住机遇、乘势而起的商业气质。
世代儒商济天下
“坐,请坐,喝茶,请喝茶”,在“恒昌堂”茯茶传人穆民先生(女婿、第三代)的热情招呼下,伴着醇厚悠远的茯茶香气,一番寒暄之后,我们的采访开始了,话题从“社树姚”开始。
明清时期,在陕西渭北地区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商业家族,号称“关中巨富”、“盖省财东”,他们代表了明清陕西雄浑的经济实力,在中国商业史上创造了富甲天下的财富神话。其中,泾阳县社树堡姚家就是最著名的代表。明清关中流行的一句民谣就是“石桥刘孟社树姚,不及王桥一撮毛”。
社树姚氏始祖系明代初年移民陕西,从河南迁来陕西泾阳西乡社树居住,姚家最早开始从事白蜡和麻布生意,后衍生出茯茶生意。约在清朝顺治期间,姚家赴康定做茶布生意,在四川雅安设店经营,将布、盐运往川西彝族地区,销货后,即在当地购买药材、土产运往川中销售,获利颇丰。到了康熙年间,姚家因筹谋有方,连获厚利,在川地和西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姚家发家后,大兴土木,在社树老家耗巨资盖了九进的“姚家老宅”,连带附产,把社树一个村子都快盖完了。时传,“社树姚”做生意回来拉金条、银元的车辆,队伍头已经到了社树姚村,队尾却还在礼泉。回汉战乱时,一把火将社树姚付之一炬,据说大火过后,社树姚街道一层铁水,说明了当初姚家经商的富庶。
在姚文清祖父手中,社树姚得以重新修建。后姚家搬迁至泾阳县城,县城中的第一条巷子,就是姚家巷,姚家的生意越做越大,之后又有了麻布巷、骆驼巷、大车巷等,直到现在,这些巷子的名称都未曾改变。
咸丰三年,姚文清在西安大置田产房屋,姚家搬入芦荡巷姚家大院,自此与于右任先生常有往来,交往甚笃,姚府专为于先生辟了房间供其休息,“于右任故居”由此而来。姚文清的商业睿智尽人皆知,而他的眷眷爱国之心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作为西安市第一届政协委员的开明人士,解放初期,他带头捐资捐物,襄助建国。抗美援朝期间,姚家捐献金条800两,购买战机一架,还捐出了西安的17处房产。
心作良茶百世耕之
据穆民先生介绍,受气候影响,泾阳茯茶产量很有限,“恒昌堂”茯茶多作为贵重礼品送给尊贵客人,姚家先祖多以茶交友,以友带人气,以人气带商气,以商气带财气,因此生意越做越大,沿丝绸之路走向世界。
姚氏商业在姚文清主持“天增号”期间,主营生意计有布、盐、糖、茶、黑木耳、丝绸绫罗、鹿茸、藿香、红花等珍贵药材,生意达到巅峰状态。姚家家族很大,分为“恒昌”、“惠谦”、“燕翼”、“五福”、“花萼”、“仁在”等10个支派堂号,生意发展到越南满德里、四川雅安、苏州、上海等,各地都有商号。因为青海、新疆、内蒙等地的牧民长期食用牛羊肉,需要“金花茶”消脂,而姚家茯茶金花含量高、质量好、产量少,朝廷以此茶向牧民换取宝马良驹,同时以控制姚家茯茶的供应来安边。得到同治皇帝赐匾“功迈历城”。林则徐去新疆,路经泾阳品姚家茯砖茶,曾给姚家训言“心作良茶百世耕之有余,德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留下“姚恒昌堂”墨宝,让恒昌堂茯茶闻名于世,于右任先生称赞恒昌堂茯茶为“安国茶也!”
古法新用筑优茶
泾阳茯茶,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发迹于秦汉,流通于随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成为沿丝绸之路“三宝”之一。为发展这一传统制茶工艺,“社树姚”第三代传人穆民先生和杜建琦先生细心钻研反复试验,并聘请老茶师按照秘方要求,经过近百次试验,终于生产出精品宝砖茯茶。
为了恢复生产“恒昌堂”宝砖茶,他们四下湖南安化,五赴云南普洱茶产地考察茶源。终于,于2014年自筹资金500万元,按照秘方工艺要求,在制作宝砖茶原址——王桥镇北峪村修建了“恒昌堂宝砖茶厂”,注册成立了陕西泾阳恒昌茶业有限公司,穆民先生任董事长。
传承传统制茶工艺,“恒昌堂”宝砖茶从拼配到筑砖十分讲究,其茯砖规整、疏密适中、金花璀璨。“工艺上,我们恪守匠心,不会缩减任何一道工艺,每一道工艺都精心制作。茯茶制作加工是所有茶类中工艺最复杂的,从南方采购回原茶后,必须先用泾阳的水渥堆发酵,然后再蒸、炒、压饼、发花,以确保金花含量充足,还原恒昌堂社树姚家的原汁原味。”穆民介绍说,现在茯茶品牌繁多,品质参差不齐,良莠不一,有些企业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往往会偷减工序,以降低成本。
上等原料做基础
由于传承传统制茶工艺,“恒昌堂”从拼配到筑砖十分讲究,向来选料严苛至极。过去姚家因为资金雄厚,将麻布、白蜡等货物贩运到云南,再将云南的茶带回来。所有茶原料均来自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树龄均在50年以上,大部分以乔木为主,少有选择苔地茶。乔木根系深广,生长时间长,从地底吸收的养分充足,木质含量和矿物质含量较高,“恒昌堂”茯茶虽然经过发酵、压制等多道工序,又反复煮泡,但是依然完整如初,缓缓撕开茶叶,甚至还能清晰地看到叶脉和叶肉,用指腹碾压则会变成茶泥。
用乔木纯料制成的“恒昌堂”茯茶茶性醇厚,茶韵高扬,汤色红亮如琥珀,穿透力强,口感甘润、爽滑,菌香十足,泡煮过后的茶叶表面光滑细腻,鲜有茶梗,多为叶茶。一位年销售300吨的茯茶企业家,品过“恒昌堂”后,向穆民先生连连称赞:“恒昌堂,我认了!我服了!泾阳这么多做茯茶的,一是没有人做出你这样的好成色;二是没有人像你选择这么好的原料;三是“恒昌堂”回甘太快了!‘恒昌堂’价格高自有它的道理!”
“价格是综合概念,可以估算出来的,以一个人每天最多可采20斤鲜茶来计算,人工费每天100元,茶叶的人工成本就50元了,再加上前期的生长投入,后期的加工、发酵等各环节的投入,价格肯定不会太低。否则,要么原料上偷工减料,用秋叶、落叶以次充好;要么工艺上省减,降低茶的品质。”穆民先生解释说,尽管“恒昌堂”宝砖茶的制作是核心,但原料是制作好茶的基础,一定要选择上等原料。
以品质赢得人心
茯茶“非泾水不渥;非伏天不作;非金花不成;非泾阳不宗。”承袭姚家做优质茯茶的初衷,“恒昌堂”除了原料、工艺上有着严格要求之外,用水也极其讲究。“发花之前,原诱子、茶汤只选用清晨5-8点的泉水。这个时间段的水经过一夜的沉化后,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达到了最高值。”据穆民介绍,从泾阳县张家山郑国渠的“筛珠泉”将水取回后,再兑入30%的泾阳地下水。茶叶是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出的植物,泾阳当地是碱性土壤,“筛珠泉”水里含有矿物质锶,再加上泾河上游空气中特有的冠突散囊菌孢子,因此制出的茯茶品质好,矿物质含量高。
茯茶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和独有的风味,源于神奇的“发花”工艺,是茯茶制作中的核心工艺。发花是在茶砖内产生金黄色、球状的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金花”是茯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标志,其颗粒的色泽、密度、饱满度是评判茯茶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显微镜下,“恒昌堂”茶中的金花橙黄、成群连片,如同黄金宝石一般金花茂盛,菌香四溢。
“恒昌堂茶喝进嘴里后,会流口水。”恒昌堂茯茶以回甘著称,茶入喉后,口齿甘香阵阵。穆民先生一边介绍,一边演示着比较方法,“喝一口白开水再喝恒昌堂茶,就可以比较出来。有些茶会有一股青草味道,祛除不掉,恒昌堂入口只有醇厚的茶香味。”
“茶叶是食品,恒昌堂茶执行的是国家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的每批茶都要经过质检部门检测。我们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要求生产工人责任到人,每盒茶都有工序编号。如果存在问题,都可以追根溯源。”穆民介绍说,恒昌堂追求的是品质,虽然年产量不大,但在质量把控上却丝毫不马虎。
“我们先做口碑,如果能拥有市场三分之二人的口碑,那么就成功了。”穆民认为,工厂好建,质量难做,慢功制好茶,作为百年老字号,恒昌堂杜绝机械茶和产量茶。在他看来,“现在泾阳有些茯茶企业盲目追求规模,贷款扩大生产,为了尽快收回成本,着急将产品卖出去,这样质量就很难保证,也就背离了茶文化的内涵。”
发扬“老陕商”工匠精神
一个商业家族的兴盛,不仅在于前辈的艰苦创业,万难不屈,也在于后辈的潜心传承和发扬光大,守护一份老陕商的厚重质直和精神家园。
“我夫人的伯父从美国回来探亲,一起聊天时,我请他讲述姚家的故事。听了姚家的经商史后,我就暗下决心:“恒昌堂”是有故事的茶,一定要把姚家的故事讲下去,把恒昌堂传统茶文化发扬好,把姚家制茶工艺传承下去!”抱着雄心壮志,穆民改行进入了茶行业,接传姚家“恒昌堂”茯茶制做工艺。
“在之前的十几年里,我们一直谨遵姚家家风,除姚家人自己喝外,“恒昌堂”宝砖茶也仅是生产少量用于馈赠友人。”穆民说,作为姚家“恒昌堂”传人,自己做茯茶近二十年,就在这几年,考虑到文化传承问题,才谋划着将“恒昌堂”再次推向公众视野。
“国家也在号召传承,茶文化需要传承和发展,我是学工科出身的,要跳出行业思维,讲好这个老字号的百年故事。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东风,加入新的元素创新和发展,将姚家的产品延伸下去,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在穆民等姚家后辈的潜心传承之下,“恒昌堂”先后获得2016中国文化艺术节丝路主题展指定礼品、陕西著名推广产品、陕西省斗茶大会茯茶第一名。
在谈及当下发展中的困惑时,穆民先生爽朗地笑着回答:目前,在社会各界朋友,尤其是文化界各位朋友的指导和关怀下,工作都比较顺利,暂时没有障碍。谈到发展,肯定是缺资金,但按照我们的设想,也不存在资金压力。”穆民先生以儒者的道德和才智、商人的财富与成功,摈弃了所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直至采访结束,关于“恒昌堂”的价格,市场上的售价到底几何,一直无从得知。用他的话来说,“很多事情欲速则不达,品牌的文化价值高了,钱自然就来了。”
以“恒昌堂”作品牌,以“心作良茶”,谨记姚家先祖传世家训。祝愿穆民先生能重拾先祖“骏马快刀英雄胆,干肉水囊老羊皮”的筚路蓝缕创业精神,续写“社树姚”“恒昌堂”的商业传奇!再创陕商新辉煌,为丝绸之路再添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