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2016陕西经济年会 |
|
贺新民 陕西金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
信息来源:| [2016-12-23] 点击量:5726 |
|
.jpg)
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参与讨论,我的收获很大。各位领导、专家从经济发展、知识产权、电子商务、融资整合等各个方面,让我既看到了我们陕西发展的优势,也意识到我们陕商发展的不足。我是抱着把秸秆放错了地方的痛惜心态开始创业的。秸秆本身是农民的财富,而错误的做法却让它付之一炬,染墨我们的蓝天,浪费我们的资源,辛苦了我们的黄土。
在金禾公司发展的过程中,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历了三个阶段。2008年,我回到阔别30多年的家乡,开始进行秸秆加工,联合了一家外资企业共投资了2亿多。我做供货方,外方做加工方。开始做秸秆接入点时,一下地我就蒙了,地方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思想不统一等系列问题蜂拥而至。最后通过努力想尽各种办法,一个礼拜之内很快收到了2000吨秸秆,第二年收到了4万吨,第三年收到了6万吨。秸秆收了足够多之后,我又发现自己的做法有些冲动,外方也没弄明白方向。当我到德国和澳大利亚考察的时候,发现了问题,回来后赶快进行调整。在秸秆收购的过程中,从组织农民收集到运输、仓储,武功、周至、户县、蓝田等周边区县都完成了,在后续加工又出现了问题,公司两年连续亏损。
加入陕商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通过科研,我得到了很大地启发。特别是在陕商的平台上,与很多专家、领导共同交流探讨,特别是与经促会的齐亚平会长、发改委的李主任和咱们的潘省长,进行了深入交流,让我非常感动,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4亩秸秆可以代替一根好木头,一亩秸秆可以为农民增收60元,一吨秸秆的收入成本为160元。村收集、乡集中、县加工就是一条完完整整的农村产业链。在一个村子收,绝对不超过150元钱,如果超过了,达到250元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再超过250元则采用“村收集、乡集中、县加工”的模式,这也是10年来,金禾农业从秸秆收集、存储到运输给农民好好地算了一笔账。我们在前期通过原料的供应,将农村与城市、把整个产业链整合起来,让产业高质化。首先提高了农民秸秆综合利用的机械化。第二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的模式。第三实行了标准化作业。
在全国,金禾公司将全产业链已经做完了。由收集到综合加工利用均超前一步,产品已经出口到了荷兰。用秸秆代替木头、石油、煤炭等资源,非常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玉米秸秆、苹果树枝丫、猕猴桃枝丫等各类作物秸秆树木枝丫都是变成了再生可持续利用的好东西。现在金禾公司拥有44项专利,10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在秸秆回收综合利用过程中,金禾公司发明研制了具有知识产权的机械装置。
面对新常态,供给侧改革调整,企业在转型升级的时候,要自己设计自己的思想,要自己设计企业未来的经济走向和平台。我感受最深得是2004-2005年的时候,朋友奉劝我将5000万的流转剩余资金转移到上海,在上海和江浙每年可以流通8次,利润可达8%。所以我们的认识和思路还是要改变的。我自己是个大老粗,是农民出身,我要让田间地头所有的农民变回工人,升级我们的产业链,让我们的制造业围绕着新的产品和新的产能生产制造。我在全国进行过考察,我们陕西的银马才是民族的骄傲。金禾公司明年和未来的销售量是20万台,再加20万台。今后,我们要像陕西银马这样的制造商学习,与之携手强强联合。陕西人才济济,陕商企业只有团结在陕商大平台上,利用互联网+技术,相互联手合作,才会共同发展得更好更快。
金禾公司的产业目标是实现集成房屋事业,在我们的青山绿水之间,在我们整个的新农村建设中,沿着“一带一路”,建设绿色需求的房子以及养老需求的房子,杜绝甲醛和污染,建立一个真正的绿色环保经济体系,涵盖制造业、农业和市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