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商网--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
欢迎进入陕商网---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活动总汇
商会简介
信息下载
新闻中心
会员中心
领导专家
百家商坛
陕商杂志
品牌陕西
时代先锋
陕商文化
经济年会
陕商服务
工作机构
联系我们
 
 

价值再创 品位陕商 经济发展与您同行!欢迎加入陕商会!

 

 
新闻中心
经济要闻
本会新闻
环球商界
聚焦陕商
最近公告 更多>>
· 提振信心 勇于面对——致陕商全体...
· 学习党的历史 坚定理想信念 努力...
· 第三届理事会换届通知
· 凝聚陕商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倡议书
· 陕商合力抗击疫情倡议书
· 搭建陕商蓝十字工程服务平台的函
· 2019陕商理事工作会议召开
最新更新
· 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2024理事...
· 陕商会参加可持续发展与ESG大讲...
· 参加第八届陕西科创博览会暨秦创原...
· 打造陕西黄河论坛 共商陕西黄河流...
· 创造力•高质量——2023-20...
· 陕商会参加西安市合阳商会第三届一...
· 长乐大健康产业基地试营业启动仪式...
  您当前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经济要闻
经济要闻  
陕西建设创新型省份
信息来源:| [2014-02-14] 点击量:2680

    2013年12月30日,科技部正式批复支持我省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工作,我省成为继江苏、安徽后的全国第三家创新型试点省份。建设创新型省份为我省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建设创新型省份,是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陕西建设西部创新高地和内陆开放高地的任务更加迫切。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陕西的后发优势进一步显现,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步入上升通道。近五年来,陕西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超过14%,位居全国第4,跨入全国经济增长较快省份之列。2012年陕西人均GDP达38557元,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陕西GDP达16045.21亿元,增速比全国平均高3.3%,陕西已进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建设创新型省份,我省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创新型省份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自2011年实施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以来,我省以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探索新路径为重要任务,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统筹科技资源新模式,科技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陕西已具备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坚实基础。
    建设创新型省份,陕西迎来历史机遇。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攻坚阶段,以资源、资本等要素驱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同时,我省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协调,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链不够健全等一系列问题,科教大省的价值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为我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带来了重要机遇。

                      人才:建设创新型陕西的宝贵财富

    建设创新型省份,人才是关键。我省共有各类科技人才120万人,这是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通过实施科技新星、创新团队等建设,我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2013年,我省又出台了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服务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在陕两院院士是我省科技创新的旗帜。目前,我省共有两院院士6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2人。为充分利用好在陕院士这一宝贵资源,我省在生活和科研环境方面不断创造条件,大力支持院士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创造出更多优秀成果,使院士的高端引领和学科权威作用得到进一步放大。为推动创新型陕西建设,我省各产业部门和重点企业以及各市政府部门将结合各自创新驱动发展的实际需求,以院士为核心建立科技创新智库,服务本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2012年,省科技厅启动“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共遴选出92个科技创新团队予以扶持。财政投入经费9200万元,各相关单位配套资金超过一亿元。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团队带头人中已有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3人被评为国家顶尖人才,引进各类高层人才18名。“头雁领、群雁飞”的人才培养机制初步形成;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启动以来,标志性科研成果不断突破问世。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争取省级以上课题140项,发表论文353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05项,研发新产品30项,有11项成功转化。各团队的创新群体功能显现,聚合力吸引力增强,高水平的创新群体生成机制逐渐形成。
    活跃在各行各业科研一线的青年科技新星是我省科技创新的后备军和突击队。2009年,我省实施“青年科技新星计划”以来,共支持培养了32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在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方面成果颇丰。在此过程中,涌现了一批优秀创新科技成果: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副教授孔亮完成了“严重颜面缺损与畸形的形态修复与功能重建”,分别荣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青年科技工作者何媛的“青光眼临床诊治模式的转变”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转化成效大: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韩德强在组合导航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成功转化,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信息化、船舶信息化领域;长安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杜强研发的建筑外墙外保温专用高强度三维岩棉板制备技术实现产业化推广,建成两个生产基地,年预计总产值超过4亿元人民币;此外,一批年轻科技人员积极创业: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张文松利用其在光纤传感技术研究领域的研发优势创办了西安和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西安铂力特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薛蕾从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转为企业负责人。
    发展孕育人才,人才支撑发展。创新人才是我省科技人力资源的关键,我省将继续努力,为陕西建设创新型省份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

                   企业:建设创新型陕西的基本元素

    西安海天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省一家典型的创新型企业。该公司依托其自主创新的“基站天线低成本高性能宽带天馈单元”技术,成功开发出超宽频天线,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建站成本。该天线已向印度出口6万面,印度北电和摩托罗拉产品中都应用了此超宽频天线。
    自成立以来,海天天线坚持自主创新,公司已获得专利48项,承担过国家火炬计划、创新基金、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电子发展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各类重大项目,成功带领了我国整个基站天线民族品牌的发展。
    像海天天线这样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我省还有很多。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创新型企业创建工作,大大提升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陕西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2009年2月,我省开始创新型企业创建工作以来,截至去年底,已开展4批省级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2批创新型企业评价认定工作,确定开展试点工作的企业127家,其中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6家,正式命名为“创新型企业”6家,命名为“陕西省创新型企业”43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107家,上市企业12家。这些企业涉及资源开发利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农业、化工等我省的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我省各产业领域创新企业的最高和最新水平。
    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企业加大了自身研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各类计划支持,研究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仅2011年,我省创新型试点企业资产总额550.2亿元;纳税额29.6亿元;税后利润26.2亿元;研发投入总额达13.5亿元;试点企业拥有的研发机构国家级有7个、省级45个,海外1个;牵头或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分别达15家和20家;企业研发人员8761人;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3项,省部级奖励163项;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数60项,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数102项,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
    科技成果应用主体地位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学研合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仅2011年试点企业专利申请数498件、发明专利申请数174件,专利授权数336件、发明专利授权数67件;试点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9、20项,主持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42、62项。
    科技创新支撑经济效益显著。2011年,创新型试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22.3亿元,占全省(区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2.8%;工业增加值64.8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1.4%;新产品销售收入89.7亿元;占全省(区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的11%。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得到确认。试点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和创新引领,不断强化创新发展战略,加强创新管理。所有试点企业都已制定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创新要求的创新规划,出台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实施了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机制,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实施,全省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还将深入推进。我省还将出台一系列措施,培育龙头创新型企业、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高层次技术创新团队、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责任,推动企业进入产业链中高端,形成一批创新驱动发展的企业群体。

                      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火车头

    2013年,我省高新区逆势增长,全省7个高新区总计实现营业收入11735亿元,同比增速超过30%。高新区成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火车头,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自1991年我省第一个国家高新区——西安高新区建立以来,我省高新区蓬勃发展,相继建立了宝鸡、杨凌国家高新区(示范区),成功升级了渭南、咸阳、榆林国家高新区。目前,我省已有6个国家高新区和1个省级安康高新区。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高新区已经成为引领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战场,成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力量。目前,全省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00多家,占全省高企的80%以上。
    西安高新区以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方向,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探索了一条在我国内陆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路子,成为陕西、西安最大的经济增长极,被国家确定为要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六个高新区之一。目前,全区已拥有各类企业16800多家,培育和发展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四大主导产业和通信、光伏与LED、电子元器件、电力设备与能源技术、汽车、生物医药、软件与服务外包、创新型服务业等八大产业集群;宝鸡高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建设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目标,近年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增长速度连续5年在全国高新区排名前列。目前,开发面积由1.49平方公里拓展到35平方公里,已形成新材料、石油钻采、汽车及零部件、机床工具、铁路器材及零部件、通讯导航电子、中压输配电设备等七大产业;杨凌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我省农业科技的集散地。近年来累计引进17类4500多个国内外新优品种,新增科技成果及专利申报1640项,在16个省区建立了9个永久性农业试验示范站、180个示范基地、39个农业专家大院,示范推广面积达3300多万亩;此外,渭南高新区、咸阳高新区、榆林高新区以及省级高新区安康高新区都发挥优势,形成了特色鲜明、各具优势的产业聚集区,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为进一步加快高新区建设步伐,我省将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创新优势,推进西安高新区打造全球研发中心聚集地,建设世界一流园区,成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使其成为国际知名的干旱半干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支持宝鸡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支持渭南、咸阳、榆林高新区完善体制机制,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按照专业化集聚发展的原则,新建延安、汉中、韩城等一批省级高新区,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发挥园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与此同时,我省还将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促进技术、资本、企业有效对接、交流与合作,从而使各种资源向全区基地聚集,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


主办: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 陕商商会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1178号-1 陕ICP备05001178号-3 网站制作硅峰网络
Email:seda98@163.com

陕公网安备 61010202000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