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商网--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
欢迎进入陕商网---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活动总汇
商会简介
信息下载
新闻中心
会员中心
领导专家
百家商坛
陕商杂志
品牌陕西
时代先锋
陕商文化
经济年会
陕商服务
工作机构
联系我们
 
 

价值再创 品位陕商 经济发展与您同行!欢迎加入陕商会!

 

 
陕商文化
陕商商道
风云陕商
陕商研究
公益陕商
时尚生活
企业文化
最近公告 更多>>
· 提振信心 勇于面对——致陕商全体...
· 学习党的历史 坚定理想信念 努力...
· 第三届理事会换届通知
· 凝聚陕商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倡议书
· 陕商合力抗击疫情倡议书
· 搭建陕商蓝十字工程服务平台的函
· 2019陕商理事工作会议召开
最新更新
· 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2024理事...
· 陕商会参加可持续发展与ESG大讲...
· 参加第八届陕西科创博览会暨秦创原...
· 打造陕西黄河论坛 共商陕西黄河流...
· 创造力•高质量——2023-20...
· 陕商会参加西安市合阳商会第三届一...
· 长乐大健康产业基地试营业启动仪式...
  您当前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陕商研究
陕商研究  
重兴盐马古道 再造三边市场主题文化
信息来源:| [2013-03-04] 点击量:4426

西北大学      李刚   贺佳
盐是文明之源,希腊诗人荷马称盐为“神赐之物”, 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一座盐池,沉淀着中华民族历代文明的基因元素。不仅如此,盐带给我们的还有经济利益,史载:“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饷、百官禄俸皆仰给焉。”因此盐利又是历代王朝的经济支柱和边防经费的重要来源,担负着三边的经济和财政重任。定边县历代都为三边产盐数量最多的县,县内盐池数量多而且产盐量大,据《定边县志》载,汉代时,定边即“有盐池以为利”。到了唐代,在花马池东西两边新增加了十多个盐池,“唐有盐池十八”。这些大大小小的盐池,就像一串珍珠镶嵌在北部草原和沙漠上,花马池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明珠。花马池产盐,工序简单,成本低廉,历史上的采盐方法据《定边县志〉载:“每年二月间与池内开始坝畦,引水入池灌畦,风气波生,日晒成盐,有力极易”。花马池,南北约二里多,东西约六里,周围约16里,每年二、三月开始捞起,至八、九月,约年产盐800万斤上下。花马池不仅盐产量高,而且质量好,素以粒大、色青、味醇的特点,誉有盛名。可见,定边的盐产量和质量自古以来都是久负盛名的,为盐马古道的开辟打下了基础,也为三边盐马贸易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说,重兴盐马古道也再造了三边主题市场的文化。
多民族文化的汇合是定边主题市场文化的第一个方面。定边、安边、靖边,古称“三边”, 从名字就可以看到,这些地方曾经寄托着帝王对边疆平稳的期望,自唐宋以来,三边已然是中华帝国的边界了。三边自古以来就是盐马商道的起点,将三边的池盐输送到宁夏、甘肃、蒙古以及延绥地区。三边地区也正是由于盐马商途带来的与蒙、甘、宁的贸易,促使了三边多民族、多元化混合文化产生。三边自古为汉、蒙、藏杂居之地,地处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处,黄土文化、草原文化和西夏文化在这里交融,戍边文化和匈奴文化在这里汇聚,因此三边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蒙、回民族文化混合的多元文化。“三边文化”是在长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更具优势。汉、回、蒙、匈奴、羌族、党项等民族的风俗传统都可以在三边地区得以反映。多种宗教也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他们的印记,因此三边具有难能可贵的多样化特色。
三边地区池盐的盛产,又摧生了三边地区以盐马贸易为特色的经济格局的形成。而自宋、元以来今定边境内的花马池盐定销与延安、榆林一带,形成了由定边到达延绥的运盐道路,开辟了第一条“盐马古道”,尤其是明政府实行的“盐马开中”政策以后,更形成了经由甘肃盐池到三边地区直趋汉中与陕甘“茶马古道”衔接的“盐马古道”,成为连接三秦大地的重要商道。这条“盐马古道”为确保边地安全,民族团结和革命战争时期的边区建设都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毛主席曾说说:“盐是边区很大富源,是平衡出入口,稳定金融,调节物价的骨干,很大一部分人民,赖盐以交换外货,相当大的一部分军队及工作人员,赖盐以维持生活或补助生活,盐又是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故盐对边区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盐业生产中为定边县增加财政收入做出更大的贡献”。可见,盐马贸易也给定边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和改变,也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和融合,也使多民族的文件融合得到更淋漓尽致的展现。
戍边文化是三边的主题市场文化第二个方面。这里历来就是天朝和异民族对峙的地界,明时盐池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有“平固门户,环庆襟喉”之称。1515年后,面临着鞑靼十余万骑大军进攻的威胁。明王朝加强了军政合一的卫建置,在宁夏增置了宁夏后卫,并大肆兴筑东长城。长城即是盐池内的深沟高垒,俗称的头道边和二道边的总称。花马池的兴筑是这道长城的主要城障之一,是屯兵的重要场所。这里驻有宁夏后卫指挥使,还在这里设有守御千户所,定边境内现在仍然保留了统万城——五里敦——石城子等戍边文化符号。从这些我们依稀可以看到明时官兵抗击匈奴的场面,他们保家卫国、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保卫民族、誓死不屈的精神,甘心守卫边疆、默默奉献的精神,戌边文化的这种精神源远流长,至今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红色革命文化是三边主题市场文化的第三个方面。抗日战争时期,虽然国共再度合作,但陕甘宁边区一直处于国民党军事包围与经济封锁的双重压迫之中。尤其是“皖南事变”之后,国民党政府停发八路军军饷,使边区财政经济处于极端困难境地。定边食盐除供边区军民食用外,尚有余盐可供输出,成为当时陕甘宁边区一项重要财源。边区政府派遣干部专门管理。并动员、组织盐民,整饬盐田,贷款济贫,发展盐业生产,以解决抗战必要的经费。民国29年(1940)秋,三五九旅四支队2000余名指战员,开到定边盐场堡驻防打盐。战士们自己动手,在花马池盐湖畔边墙挖土窑洞175孔,割草铺地为床,垒土筑灶为炊。他们同群众一起,砍柴压坝,修田整畦,打井挖巷,筑路平坨,进行盐田基本建设。至年底,修筑盐坝子801块。同年,驻定部队警三旅,收回苟池盐湖,筑盐坝子280块。是年,全县产盐40万驮(每驮75公斤)。 如今,当年王震的三五九旅在此打盐所打的窑洞依然保存,我党我军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在这里有了更深一步的体现。可见,红色革命文化在这里也体现的更加透彻,也传诵继承至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文化建设大发展的新的时代背景下,重兴“盐马古道”为带动三边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形成独具特色的三边文化,创造了丰富的历史积淀;重兴“盐马古道”,形成以盐马交易为特色的“三边主体市场文化”,对于促进三边地区经济建设,推广三边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将三边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重兴三边“盐马古道”具有十分突出的历史价值。花马池,位于定边县城西北约13公里的盐场堡,今陕西省定边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交界之处,蕴藏着丰富的食盐,是陕西省最大的池盐产地,同时也是我国两个最大的池盐产地之一。花马池从汉代已开始产盐,因系少数民族地区,时称"戎盐"。据《唐会要》卷十八载:“长庆元年(821年)三月,敕乌池每年粜盐收榷博米,以十五万石为定额。”可见唐时,盐产量大有发展,其产量仅花马池一处,朝廷年额定15万石之多,明时,增至35万石,行销于今陕北、宁夏及甘肃陇东一带。明代后花马池盐的行销范围又扩大至汉中,据《汉中府志》记载:“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议准,河东运司延安、汉中二府改食花马池盐”。可见,花马池盐已作为官盐入驻汉中府了,使得“盐马古道”与“陕甘茶马古道”相连接,扩大了三边的贸易市场。在冷兵器时代,强悍的蒙藏马队常是对中原王权形成最大威胁的边地之患。为了换取战马,保证边地安全和促进边防建设,宋明政府曾经实行“盐马交易”政策,用花马池盐经三边地区输运到延绥,然后在边镇换取战马,这样即满足了边外少数民族对食盐的需要,又解决了明政府军队对战马的需求,实行用“绿色换和平”,用“交易保和谐”的新的制度创新,所以“有明盐法,莫过于开中”。在这一政策引导下,定靖边地居民纷纷牵驴驱马,走上了驮盐换马的经商道路,踩出了一条经盐池到三边直达边地马市的名闻陕北的“盐马古道”,形成以盐马交换为主要内容的“三边贸易圈”,对拉动陕北经济发展,确保边地民族需求起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是继陕南“陕甘茶马古道”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条盐马古道,而对这条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商道,学术界尚未进行充分的论证。民主革命时期,三边成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区几十万军民的食盐所需主要靠这条商道供应,使商道又浸染了浓郁的革命色彩,更扩大了古道在全国的影响力。因此,重兴盐马古道,对于打造“天下第一条盐马古道”的市场文化品牌,提升三边地区在全国的影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其次,重兴三边地区“盐马古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自明代以来在“盐马交易”的开中政策感召下,三边地区的数十万民众走上了“驮盐贩马”的商品经济道路,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正统三年(1438),宁夏总兵官史昭,以边区缺马,而延庆、平凉官吏军民多养马,乃奏请纳马中盐。上马一匹予盐百引,次马八十引。”花马池盐因于正统三年(1438)始纳马中盐,故花马池盐以“换马池盐”而名著天下,有力推动了三边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明朝政府在食盐贸易的管理上实施开中法成功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又逐渐向其他领域推广开中制,不断扩大开中法的应用面。每当朝廷需要哪种物资时,就宣布以哪种物资开中食盐,使盐马古道的交易内容变为“纳布中盐”和“纳毛中盐”,这样三边地区民众纷纷“驮盐换布”“驮盐换毛”,有力地促进了定靖地区皮毛经济的发展,形成三边地区以皮毛经济为主要特色的绿色经济带,从而使三边地区形成以皮毛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发展热点。因此,重兴“盐马古道”,对于了解定靖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把握定靖地区市场经济因素的发展程度,推动三边地区形成新的区域经济特色并以此拉动定靖边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提供直接的可供操作性的历史经验,并对于定靖地区贯彻科学发展观,形成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亦可提供新的思路。
其三,重兴三边“盐马古道”有十分重大的文化价值。定靖盐马古道地区的三边,有不同于其他区域的自然、人文风貌,随着盐马交易贸易圈的形成也形成了具有陕北边地特色的“三边文化区”,苍茫的黄土高原,蜿蜒的野花石道,悠然的驼铃,响彻云霄的《信天游》构成三边主题文化的基本元素,形成包含高原和草原两种文化要素的混合型多元文化建构,给人厚重、辽远、自然、多情的文化感受。重兴“盐马古道”,对于整合三边多元文化要素,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三边主题市场文化”,将人、货、天、地诸元素混合在一起,对于满足人们对创新性文化产品的心灵需求,形成吸引人们目光的主题市场文化,对陕北定靖两县边地文化建设的大发展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走三边,塞上边城,沙漠绿洲,盐湖莽原;想三边,千年战场,金戈铁马,大漠狼烟;看三边,大夏故都,盐马商道,古堡斑斓;游三边,放马天边,挑战极限,激越浪漫;品三边,蒙汉回风,异族风情,放歌长天;悟三边,融汇古今,穿越沧桑,回望千年!站在三边盐池回首历史,展望现在,可以从一个侧面清晰的看到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轨迹,因此,研究三边的盐马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了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也是值得人们去学习和传扬的。
 


主办: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 陕商商会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1178号-1 陕ICP备05001178号-3 网站制作硅峰网络
Email:seda98@163.com

陕公网安备 61010202000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