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陕商商道 |
|
西安商贸业发展现状与展望——西安市商贸局局长 蒿芒喜 |
信息来源:| [2013-01-16] 点击量:7540 |
|
我个人体会,在所有经济门类中,商贸业是一个特别而有趣的产业,为我们提供了感知、透视、研究城市及社会生活风貌的窗口。
“秦中自古帝王都”,历史的眷顾成就了辉煌的西安商贸业。汉长安作为当时最大最繁华的都城,拥有9大商业区,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欧洲经商贸易、友好交往最长的洲际大陆桥。唐长安城作为当时最大的贸易都市和世界文化交流中心,人口百万,盛况空前。至明清时期,以“食盐开中”、“茶马交易”等为契机,关陕商人续写辉煌,“秦商”长期名列全国十大商帮之列。建国后,西安作为西部商贸重镇,商贸业承载着辉煌的历史走到今天。
一、西安商贸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商贸业对外开放最早,改革步伐最快,与全市经济发展合拍共振,积极创新求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商贸服务业发展高度重视,将商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列为全市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各方面给予支持,推动我市商贸业取得长足进步。近十年来,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超过12%,绝对值始终居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首位。2007年,实现社消总额921.58亿元,是1978年的77倍;消费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对我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5%。
(一)理顺行业管理体制,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计划经济时期,商贸业是“一放就乱、一管就死”;顺应市场体制的变革,西安商贸行业在管理体制上首先打破计划经济下的条块分割,原一商、二商、物资、蔬菜等部门合并为商贸委,2004年组建了商贸局,统一负责全市内贸行业管理。作为充分竞争性行业,政府职能部门首要的是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因此,西安商贸口率先提出了“面向社会、服务企业”的理念,工作从偏重管理国有商业和直属企业向管理与服务全社会商业转变,由偏重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政策引导、行业规划等服务职能转变。
按照西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加快推进商贸业改革。民生、开元、西饮、西旅等大型商贸企业先后退出国有,完成股份制改造,挂牌上市;数量众多的中小商贸企业相继通过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形成以民营企业为骨干,外资企业为补充,多种经济成份协调发展的格局。2007年末全市各类商业网点中,非国有网点占到97.64%(其中个体166181个,占89.77%),其中既有开元、民生、世纪金花、爱家、海星等本土企业,有来自国内其他地区的万达、中环、国美、苏宁等,还有来自国外的百盛、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
着力抓好规划引导,完善行业规范,扶持中介组织,为各类商贸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西安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大型商业网点设立听证制度,建立了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制度、重要商品储备制度等,持续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在抗击非典、应对雪灾、抗震救灾等非常时期,都保证了调控有力、供应充足、市场稳定。
(二) 完善各类商贸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商贸业是窗口行业,其发达程度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目前,全市各类商业网点超过18万个,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场60多个,大型综合超市34个,各类交易市场530个,餐饮业网点3.28万个,宾馆、饭店、招待所1500多家。我市人均拥有商业网点数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多年来,西安商贸行业从提升城市形象、满足群众需求出发,加快各类商贸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使商业网点外在形象、内在功能、布局结构同步优化提升。新建了一批如骡马市商业步行街、立丰购物广场、万达商业广场等大型综合性商业项目;改建了轻工批发市场、西北商贸中心等大型专业化批发市场;配合“唐皇城复兴计划”的实施,建设德福巷、大唐西市、大唐通易坊等集古风古韵与现代气息于一体的标志性商业设施;着力培育特色商业街,西大街荣膺“中国著名商业街”,近日,雁塔路IT产业一条街又被评为“中国特色商业街”。这些综合性、现代化、高档次的大型项目,使西安古城特色更加突出,促进了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群众生活需要,我们从细节入手,改造提升各类生活服务设施,构建舒适、便捷、放心的城市生活服务体系。如通过改造提升社区商业设施档次,完善业态组合,发展社区商业,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居民出门500米内,满足基本生活消费需求。实施集贸市场改造,推行退路进场、超市化改造,累计完成改造107家,占全市总量的80%,基本消除了马路市场和市场脏乱差现象。西安被列为全国大众化餐饮试点城市,放心早餐工程网点数达420多个,每日可满足10万群众需求。此外,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已基本建立,二手车交易等市场也逐步得到规范。
(三)传统服务业与新兴业态协调发展,商贸服务产业体系更加完备
我市传统的百货、餐饮、批发交易优势,经过改革开放后进一步发展壮大。开元、民生、世纪金花竞争实力不断增强,稳步扩张,成长为本地百货龙头企业;中大国际、金鹰国际等新军的加盟,引入了国际化的品牌商品和服务,加快了高端百货业的发展。围绕打造“美食古都”和“餐饮联合国”品牌,大力引进国内外名牌餐饮,积极参与振兴陕菜和陕西传统小吃,加快推进传统餐饮业创新管理和服务,扩大餐饮市场份额,2007年,全年实现住宿餐饮业销售额87.9亿元,同比增长18.9%。引进新型连锁式快捷酒店,速8、如家、锦江之星等品牌纷纷登陆古城,推动了传统酒店、住宿业升级。我市汽车、家居、日用品、服装、粮食、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门类齐全,在满足我市消费需求的同时,使我市商贸业具备更强的向中西部地区辐射的能力。
新型业态成长迅速,引领未来商贸业发展方向。连锁业在我市兴起十年间,迅速拓展到零售、餐饮、住宿、家政、家电、医药、教育培训等众多领域,2007年销售额达125亿元,同比增长31.57%,占社消总额14%,已连续四年增速超30%。在农村,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累计建成标准化连锁农家店1020家,实现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加快了农村新型流通体系的建立。刷卡消费、电子货币支付、电视电话购物、网上购物、黄马甲配送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电子商务,进入更多群众生活。我市“1-8-10”物流规划加快实施,以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及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将显著提高流通效率,促进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从2002年起步以来,我市已先后举办各类有规模展会520个,吸引国内外参展商62.27万人次,成交额2252.9亿元,新增就业岗位88200个,创造社会综合经济效益227.84亿元(相当于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3),会展业在提升城市形象、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方面作用突出,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极。
二、西安商贸业新一轮发展面临的机遇
从宏观层面看,对外开放30年,使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受益,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仍将是基本方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服务业,将成为我国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西部大开发持续深入推进及大关中经济带建设的导向,进一步凸显了西安区域中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西安率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顺应了城市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赋予西安新的带动辐射作用。这些,是西安商贸业前所未有的难得发展机遇。
从西安自身看,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突飞猛进,为商贸业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西安经开区、高新区、 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等渐成规模,北城新的行政中心明年将投入使用,地铁建设加快推进,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新的城市单元蕴含商贸业投资发展的巨大潜力。5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未来十余年,城市发展将南接秦岭,北跨渭河,东达潼关,西进咸阳,囊括高陵、阎良、临潼、蓝田、长安、户县、周至等区县,“大九宫格局”的形成为商贸业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从长远看,大关中城市群已被列为我国十大城市群之一,分为大西安中心城市、大西安都市圈、关中本体城市群、大关中城市群四个层次,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将使西安真正成为大西北的龙头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而商贸业将被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推手。
从群众生活本身看,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要求,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成为新一届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60%的市民认为过去几年西安“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变化很大,越来越时尚”;25%的市民认为感触最深的是“西安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给多数公众带来了实惠和利益”;12.6%的市民认为感触最深的是“与过去几年相比,觉得自己在西安生活得很幸福”。构建更为时尚的西安、作更加幸福的市民,都需要大力发展商贸业,丰富商品品种,增加服务项目,拓宽消费渠道,提升生活品质,在这一方面,政府促发展的动力与群众的需求一样强劲。
三、西安商贸业发展展望
机遇面前,西安商贸业正在新的起点上争率先、求突破、谋发展,加快建设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商贸服务新体系,着力把西安建设成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的区域性、国际化的“西部商贸服务业中心”。在此目标定位之下,西安正着力打造 “西部五都”。
――时尚消费之都。紧跟消费升级的浪潮,大力发展引进时尚产业和时尚品牌,加快商业设施建设和商业文化提炼,围绕中心商业圈,做大时尚服装、珠宝首饰、美容美发、艺术摄影、花卉、婚庆服务等行业,形成都市时尚消费核心区;以雁塔路为中心,拓展西安数码产品消费市场,打造时尚科技消费核心区;依托大型纺织和服装集团,推动纺织服装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时尚服装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
――美食餐饮之都。以西安“老字号”和名店为龙头,提高餐饮企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创新特色菜品,提升餐饮文化,把西安建设成以三秦文化为底蕴,以美食文化创意为灵魂,以关中特色餐饮为基础,以美食街(城)、宾馆、饭店为支撑,以品牌企业为主导,名优小吃为特色,荟萃国外美食的餐饮美食之都和高端产业集群。
――商务展会之都。立足中西部、面向国内外,发挥西安区位优势和旅游、商贸、科教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挖掘会展潜力,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扶持会展龙头企业,加快会展商务区建设,积极争取举办国际性、全国性的会议以及糖酒、美食、科技、文化、汽车、中药等大型博览会,构建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会展之都。
――旅游休闲之都。发挥西安作为“世界古都、华夏之根”独特的文化历史资源,以“扬秦·兴唐”为主题,以古都遗产为核心,丰富产品类型,着力建立发展都市、商务、会展、娱乐等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把西安建设成为旅游主题形象鲜明,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餐饮美食旅游三大品牌特色突出的中国最佳旅游休闲之都。
――物流集散之都。依托西安产业、资源、交通等优势,巩固东西部商品聚散中枢的地位,加快培育物流市场,加强物流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成以现代流通组织形式为主的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专业市场、仓储商场、配送中心、批发企业等多种形态并存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之都。
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西安看,随着宏观经济战略的调整,商贸业都迎来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步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崭新阶段,潜力巨大,活力十足,前景广阔。这是一个大有所为,也完全能够大有作为的行业。我个人身处其中,深感历史使命之重,肩负责任之大。借此机会,真诚希望大家都积极参与西安商贸建设和发展,踏上再展丝路辉煌的创业之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