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讯:为纪念建党100周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励陕商党员企业家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做好党建工作与会建工作“同频共振”,创建党建品牌,2021年4月24日至25日,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党支部联合理事单位陕西至正律师事务所党支部走进革命圣地延安开展红色文化、民族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4月25日,陕商联合党建团顺利抵达延安,在前往延安的路上,大家一边领略革命老区的红色风景,一边认真聆听着讲解员讲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的奋斗岁月。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度过了13个春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玉汝于成,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在这里,中国革命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延安的红色斗争史,实质上就是一部创业史,在其星星点点的历史遗迹中,无不闪耀着一个伟大组织的创业激情、勇气、信念和智慧光芒。
【巍巍宝塔山】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一首《回延安》凝聚着人们对延安的无比向往和对宝塔山的深深仰慕。宝塔山,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是中国共产党人乘风破浪的引航灯塔。
迎着黄土地上的第一缕晨曦,陕商联合党建团踏上了党史教育的第一站——宝塔山。晨光中的宝塔山,庄严肃穆,陕商联合党建团登上宝塔山,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开展现场学习,传承红色基因。“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入党誓词环绕耳畔,在场的每个人心中都升腾着“忠诚”的信念。
陕商联合党建团参观摩崖石刻题词,欣赏书法艺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站在宝塔下,俯瞰观览延安全城景色,黄土高原风光及传统窑洞景观,了解延安的历史变迁和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感受圣地新貌。
【革命旧址杨家岭】
随后,陕商联合党建团来到了杨家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是延安红色圣地的重中之重。这里有中央大礼堂,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还有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领袖居住过的窑洞。在这里,他们指导了敌后抗日战争、领导了解放战争,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在根植“红色印记”的每一寸土地上,陕商联合党建团驻足毛主席菜园感受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移步礼堂内,瞻仰保存至今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党代会会场陈设特别是主席台上方高悬的“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横幅,陕商联合党建团似乎听到755名党代表纷至沓来的脚步声。从重温七大精神中,深刻认识到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这条政治路线阐明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阐明了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里历史照片、实物陈设、革命故事,感受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触摸革命先辈住过的窑洞、用过的小油灯,想到了指引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篇篇雄文。
参观过程中,一幕幕场景、一件件实物,重现着延安时期我党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光荣而辉煌的革命历史,记录着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艰辛历程,述说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让大家对老一辈革命领袖艰苦奋斗的精神、高远卓越的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和感悟。
【枣园灯光】
点点灯光,照亮神州大地,中国的历史就从这里走向伟大。追寻红色印迹,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陕商联合党建团来到枣园旧址中心。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在此期间,中共中央书记处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位革命领导人的雕像,自左向右依次为任弼时、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他们的雕像象征了一个时代丰碑,那一股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克服千难万险的精神,给人民以更高的激励和自信。看到这一切指战员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革命斗争的艰苦,中国革命政权来之不易,更体会到无数革命先驱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和伟大。
在枣园《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陕商联合党建团回顾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光辉历程,共同感悟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
沿着小径,来到各位革命先烈的旧居。旧日毛主席办公的窑洞里,《为人民服务》等28篇不朽之作在此诞生。毛主席与他的战友们,呕心沥血地指挥全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打下了基础。那束永不熄灭的灯光,仿佛把大家带回到了革命时期的难忘岁月,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革命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
在革命先驱不朽精神鼓舞下,陕商联合党建团激动地在伟人们的故居前留影,似乎要把人生的奋斗路程定格在这些窑洞里。
【心得感悟】
宝塔山下的铿锵誓言、杨家岭的回顾、窑洞里的思考、枣园里的感悟,让大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每位陕商党员的思想经受了一次净化,灵魂都经历了一场洗礼,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融入那一面永远鲜红的党旗,在每个人的心空飘扬不息……
“一是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部分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二是延安精神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时代呼唤广大陕商党员企业家,包括非党员企业家依然需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三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是广大非党员陕商企业家一定要向中共党员看齐,认真履职,报效国家,不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苦难辉煌。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全体陕商要不忘初心,携手同行。”陕商党员企业家代表表示,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就没有延安精神的成熟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我们党的发展史上,延安精神不是起点、更不是终点,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更是未来的。我们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一路上参观了革命圣地,了解了很多革命先烈的事迹,他们为了信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现在,先烈的旗帜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我们要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不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让历史照亮未来!”党员纷纷表示,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是指导工作、生活的法宝,工作中要立足岗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传承延安精神,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国家繁荣昌盛的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向着伟大目标努力前行。
▉寻根祭祖,探访民族历史遗迹
4月24日上午,在黄帝陵,陕商联合党建团寻根祭祖,探访民族历史遗迹。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的见证。据《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黄帝创文字、定算术、合音律、造舟车、制冠冕,又合炎帝败蚩尤,统一华夏。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黄帝也因此被奉为造文明,奠基华夏的人文始祖、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溯源、寻根、铸魂,怀着虔诚之心,陕商联合党建团参观了轩辕庙、黄帝手植树、黄帝大脚印,聆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故事,领会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
在毛泽东亲笔撰写的《祭黄帝陵文》前,陕商联合党建团思绪万千。1937年4月5日,为了唤起四万万同胞和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国共两党派员在黄帝陵前举行了共祭仪式,林伯渠代表中共宣读毛泽东亲自撰写祭文。这篇祭文实际上是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发布的号召全民族抗战的宣言书,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民誓为抗日救亡之先驱的“出师表”。表达了共产党人坚决抗日的决心,呼吁各党各界团结一致,亿万民众一条心,出战必胜,收复沦陷的祖国山河,捍卫国家主权。值此国难之际,全国人民都期盼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祭文发表几十天后,“七七事变”爆发,国共两党二次合作,奔向战场,共赴国难,中国共产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者和中华民族伟大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015年2月,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指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并进一步强调,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如今,公祭典礼成为一场现代与历史的文明对话,黄帝陵不仅象征着文明时代的开端,更凝聚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
在气势宏伟的轩辕殿前进行了拜谒,心底升腾起对中华祖先的敬仰和追崇,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油然而生。“我是炎黄子孙,我从这里走来!”龙祖广场上,鲜红的党旗飘扬,始终指引我们前行,中华儿女接续奋斗再创辉煌。
▉聆听黄河母亲的心跳,感受红军的坚韧乐观
4月24日下午,陕商联合党建团站在中华母亲河壶口岸边,目睹巨浪翻滚,耳闻涛声如雷,身临其境感受黄河在奔腾、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的浩大气势。
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诞生。其波澜壮阔的磅礴气势和奔腾不息的宏伟壮观自古就引来了无数文人墨客对它的赞赏与讴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佳句,形象地勾画出了大河奔流的壮观景象。壶口瀑布,落差约三十米,宽度最大时可达百余米。滚滚洪流,到这里急速收敛,注入深潭,声似雷鸣,数里外可闻;水波急溅,激起百丈水柱,形成腾 腾雾气,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烟云之势,犹似蛟争深渊、龙斗峡谷。
黄河四季景色各异,其自然八景更是令人惊叹:水底冒烟、旱天鸣雷、霓虹戏水、山飞海立、晴空洒雨、冰峰倒挂、十里龙槽、旱地行船。有诗为证:“烟从水底升,船在旱地行。未霁彩虹舞,晴空雨蒙蒙。海立千山飞,危岩挂冰峰,旱天起惊雷,十里走蛟龙。”从壶口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响、气味、动感等不同世界的人角度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绘。
最令人难忘的是中革命前辈在80年前的抗战烽火中发出的“怒吼”,诗人光未然、作曲家冼星海共同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这部伟大的民族交响史诗,从延安窑洞迅即传遍全国,成为全民族夺取抗战胜利的号角。
1938年10月光未然以中央文化督察身份带领抗敌演剧三队,经壶口东渡黄河奔赴吕梁抗日前线时,深受壶口瀑布精神感染,诱发灵感创作了《黄河颂》组诗,并由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
壶口瀑布雄伟壮观的气势和民族精神的
象征,点燃了诗人光未然的诗情火焰和音乐家冼星海的旋律灵光,产生了《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伟大作品。
“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雄壮的歌声在耳边响起,黄河儿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勤奋耕耘、保卫家园、奋力抗战的波澜壮阔画面淋漓尽现,黄河大合唱所蕴含的革命意义,深深地烙记在每一位党员的心中。
▉总记
回程中,一首首红歌飞扬,一曲曲诗词传颂,一段段肺腑感言倾吐……陕商联合党建团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肩负的使命和对党的热爱。弘扬延安精神、民族精神、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塑造初心、守护初心并为初心而奋斗的历史。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行动是最好的致敬,奋斗是最好的传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行征途上,陕商党员的“赶考”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