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商网--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
欢迎进入陕商网---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活动总汇
商会简介
信息下载
新闻中心
会员中心
领导专家
百家商坛
陕商杂志
品牌陕西
时代先锋
陕商文化
经济年会
陕商服务
工作机构
联系我们
 
 

价值再创 品位陕商 经济发展与您同行!欢迎加入陕商会!

 

 
陕商文化
陕商商道
风云陕商
陕商研究
公益陕商
时尚生活
企业文化
最近公告 更多>>
· 提振信心 勇于面对——致陕商全体...
· 学习党的历史 坚定理想信念 努力...
· 第三届理事会换届通知
· 凝聚陕商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倡议书
· 陕商合力抗击疫情倡议书
· 搭建陕商蓝十字工程服务平台的函
· 2019陕商理事工作会议召开
最新更新
· 陕商会参加可持续发展与ESG大讲...
· 参加第八届陕西科创博览会暨秦创原...
· 打造陕西黄河论坛 共商陕西黄河流...
· 创造力•高质量——2023-20...
· 陕商会参加西安市合阳商会第三届一...
· 长乐大健康产业基地试营业启动仪式...
· 参加省民政厅社会组织党校2024...
  您当前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陕商商道
陕商商道  
陕西省“十四五”发展数字经济对策建议
信息来源:| [2021-02-26] 点击量:5651

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省经济学学会会长 张鸿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以及国际复杂形势倒逼形成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能力正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4月23日在陕西考察时强调的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的重要指示精神,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我省在“十四五”期间主动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推动网络强省、数字陕西、智慧社会建设向纵深发展,将不仅有利于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更有利于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在高质量发展中迈出追赶超越新步伐。
一.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数字化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次全会释放未来中国发展重要信号。战略布局新表述“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的战略布局中,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进入新发展阶段,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公报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因此,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标准制定。
陕西省委十三届八中全会关于数字经济的完整表述在第二部分“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调,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要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新基建为支撑,推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全面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
加快数字陕西建设。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积极发展面向汽车、装备制造、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网络视听等行业应用场景的大数据产品及服务,培育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应用等新增长点。实施数字赋能计划,加快数字农业发展,推动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和智能化技术创新应用,建设西安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西咸新区国家级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基地、全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智慧社会建设,率先推进教育、医疗等领域数字化,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健全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和安全保护规范体系,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二.中国信通院正式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数据价值化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集成融合,产业数字化应用潜能迸发释放,新模式新业态全面变革,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中国信通院正式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占比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按照可比口径计算,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名义增长15.6%,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7.85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本报告还首次提出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的“四化”数字经济框架。陕西达到7000亿,西安突破3500亿。
三.疫情推动数字消费、数字投资、数字产品供给、数字治理大变化
   疫情对于数字经济影响从需求侧和消费端开始,逐步传递到供给侧、投资端和出口端,并进一步推动数字消费、数字投资、数字产品供给、数字治理等各个领域均产生了积极的变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急迫。
1.数字消费稳中有进。在社会消费整体萎靡的情况下,数字消费较为平稳,大量用户从线下消费转向线上消费,数字消费的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2020年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19%,网上零售额累计增长-0.8%,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增长5.9%。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等行业类、生活类数字消费基本稳定,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消费支撑平台在线用户激增,为新模式新业态积累了线上客户流量,培育了新的消费亮点。
2.数字投资迎来新一轮爆发期。疫情加速了数字经济投资的进程,特别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率先进入投资快车道。第一季度,在科技股和创业板的带动下,我国股票市场交易活跃,成交额增长46.7%,为科技企业的发展注入了较强的流动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并从顶层设计、政策环境、项目建设、统筹协调四个方面对下一步工作做了明确部署。
3.要素供给呈现共享化和普及化特征。疫情期间,数据、数字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共享复用。据公开报道,疫情期间,国家信息中心已携手腾讯、华为、高德地图等单位,启动了“数据长城”计划,推动政企数据的大融合和创新应用。钉钉、腾讯会议等免费开放线上办公平台,阿里云共享AI算力助力药物疫苗研发,腾讯疫情模块面向全球开源。工厂、生鲜配送等领域出现共享员工、跨界员工等新模式,推动劳动力供需结构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实现平衡。工业互联网为停产断供组织提供柔性转产和产能共享,推动生产资源优化配置。
4.数字治理的成效在治疫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数字技术在疫情期间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硬核力量,也将智慧城市概念再一次拉回了公众的视线。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实现远程医疗、构建疫情分布地图、引导复工复岗返程人流、加强高危人员管理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工信部及大型企业搭建的生产物资调度平台为重点防护物资的原材料供应、生产调度、物流配送、供需对接发挥了关键作用。传统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和模式在疫情中得到了充分反思,基于业务流程并富有人性化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成为新的共识。
四. 后疫情思考-新阶段-新基建-新经济-新发展
  疫情以来,以“新投资、新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为主要特点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随着今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基建俨然成为新蓝海。新基建其实是建立在芯片基建的基础之上,强化国内的半导体产业固然刻不容缓。数据显示,去年我国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五大新兴基础设施领域投资超过600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五大领域总投资将达10万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应用投资近50万亿增值。
由此得到三个思考。思考一,经济高质量,战疫情复经济,数字经济赋能,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三化”融合。思考二,企业产业持续发展,上云用数字赋智,实现数字化转型,“二化”发力,数字化转型发展。思考三,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化治理很重要,打造陕西模式。
五.奋力谱新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并强调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要围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举措,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加快信息化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加快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支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新兴服务,全面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主动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公共服务”,加快数字政府和智慧社会、智慧城市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等方面作用,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增强网络安全防控水平,强化数据资源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做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加强网络安全应急处置,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重大风险。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夯实工作责任,巩固网信工作体系改革成效,全面提升网信工作能力水平。
六.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是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数字经济发展态势总体良好
1.从规模来看:我省数字经济总量稳步提升,2019年突破7000亿元,全国排名第17位。数字经济规模在西部(12省区市)排名第三,显著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4715.6亿元),但与四川省(西部第一)有较大差距,仅为其49.2%;
   2. 从占比来看:2019年全省数字经济GDP占比为27%,全国排名20位。GDP占比在西部(12省区市)落后于重庆、广西、四川、贵州,排名第五,与重庆市(西部第一,占比接近40%)有一定差距。
3. 从增速来看:2016-2019年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年均保持20%以上增速,数字经济增速由2017年的21.5%逐步降至2019年的12.5%,全国排名13位,数字经济增速在西部(12省区市)落后于贵州、重庆、四川、广西,排名第五,与贵州省(西部第一,增速22.1%)差距较大。
4. 从横向比较来看:陕西数字经济的规模、占比和增速指标均优于山西、内蒙两省区。2019年11月,中央网信办组织召开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座谈会,我省已被列为第二梯队。根据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测算,2019年陕西省数字经济指数居全国第15位,西部地区排名第三。
(二)顶层设计与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按照中央部署,省委、省政府将数字经济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加以推进,将《加快数字经济(原为网络经济)发展的意见》作为推动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省委网信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对全省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了整体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支撑体系。
我省积极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分级分层推进省内数字经济示范区、示范园、示范平台建设,截至2020年6月底,各地市已认定数字经济示范区12个、数字经济示范园34个、数字经济示范平台90个。
(三)各地市数字经济发展方向不断聚焦
铜川市培育建设了商业航天城、商业卫星测控网、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数字经济项目,建成铜川新区数字经济飞地。
杨凌示范区出台“四免三奖两扶持”九条优惠政策和促进电商等数字经济产业发展12条意见等优惠政策,以务实举措推动5G产业、信息服务业、数字农业等加快发展。
延安市深化数字经济对外交流合作,持续推进招才引智、苏陕合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对外协作和经济合作工作,促成上海、江苏等多个数字经济项目落地。
渭南市以“数字治理”和“数字赋能”建设为重要抓手,同步推进工业、农业、文化、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和政府服务数字化转型。
西安、宝鸡、安康、榆林等市组建了专门机构,专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全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达到2283.6万个,三大运营商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达到2279.4万个。全省改造5G配套站址5436处,累计开通5G基站7621座。物联网建设应用稳步推进,2019年全省物联网终端规模同比增速高达118%,居全国第5位,物联网基站数量超过2万个,用户突破1900万。陕西省电子政务2.0投入运行,形成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发展的一体化云服务体系。
(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重点突破
1. 从企业规模数量看:我省聚集中电20所、631所等122家产值过亿元的数字龙头企业,全省网信企业总数超过4300家,行业从业人数超过30万人。
2. 从细分行业产值看:我省拥有包括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陕西传媒网等数字服务业企业320家,年产值约500亿元;以华为西安研究所、中软国际等为代表的软件服务业企业有2200家,年产值约2800亿元;以陕鼓集团、航天云网、宝鸡机床等为代表的具有典型智能制造特征的企业有300余家,年产值约2000亿元;以中电20所、航天771所等为代表的卫星导航企业有250家,年产值约800亿元。
(六)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西安、宝鸡等地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宝鸡建成大数据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渭滨互联网产业园等数字经济园区8个,实现年产值超百亿元,逐步形成了“一区多园”的集群化产业发展格局。
铜川积极推进国际海外仓数字园区、京东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园、铜川大数据学院等一批项目,数字经济产业生态雏形显现。延安建成并开始运营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红色筑梦孵化器等平台,吸引了200余家新经济企业落户。榆林重点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北元化工、中盐榆林等能源化工企业通过了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汉中建成京东云仓、TDC城市仓,助力农特产品上行。渭南加大旅游智能化建设投入,推动建设数字化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区。
七、推动我省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统筹协调力度不够,数字资源合力亟待发挥。
我省目前参与数字经济尚未形成整体合力,缺乏统一的协调和长远的规划,数字经济发展重点方向和路径仍不明确,仅由网信部门统筹协调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力度不够。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线下线上问题聚合交错,市场运行更加复杂,线下不规范问题在线上被快速复制放大,数字经济的多头管理、条块化管理模式使不同部门之间存在沟通不畅、管理效率偏低。
从发挥资源优势来看,我省科研院所较多,开展数字经济前瞻性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但缺乏产学研有效协同,主动参与数字经济的并不多。
(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小,数字经济发展尚不平衡。
1.2019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 7000亿元,全国排名第17 位,我省数字经济占 GDP 的比重和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我省代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标较低,2019年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居全国第21位,与广东、福建、江苏、四川等地存在巨大差距。
3.数字化生产推进缓慢,2018年我省服务业、工业、农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 27%、13%和4.92%,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各地市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西安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其他地市数字经济产业资源相对缺乏,数字技术与产业的应用融合水平相对滞后。
(三)本土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较少,产业数字化转型缓慢。
目前,我省虽有众多的互联网、软件开发等本土数字经济核心企业,但规模均相对较小,“独角兽”企业不足,更多的企业仍处于创业成长期,缺少骨干龙头企业,而且骨干企业和产业园区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不足。2019年生产设备数字化率仅为41.5%,居全国第22位,与江苏、 浙江等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2019年智能制造就绪率仅为4.7%,居全国第23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4%,居全国第17位,相较于上海 (85.4%)、江苏(83.7%)等地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应用场景较少。
(四)与实体经济融合不足,数字经济产业链条尚未真正形成。
传统产业数字技术应用需要较大的改造成本,且周期长、见效慢,一些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的积极性不高,目前我省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仅为60.2%,一些效益较好的国有大型企业的数字化投入水平仅占销售收入的0.1%—0.2%,低于国内先进企业0.5%的水平。
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撑能力不足,目前我省信息工程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还不能满足各行业中小企业量大面广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与此同时,大数据产业的支撑能力还不够强,数据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程度还不够深, 应用潜力和开发价值有待进一步释放。
(五)要素支撑能力不足,高层次数字人才尤为不足。
1.在政策措施方面:我省先后下发相关文件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但在配套政策规划广度、出台政策实施进度、地方响应程度等方面,与贵州、福建等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省份仍存在一定差距。
2.在资金支持方面:贵州、吉林、山西等省纷纷通过专项资金或种子基金等支持当地数字产业发展,而我省在资金支持方面仍存在差距。
3.在高端人才方面:数据分析师、数据设计师、人机交互工程师等专业数字人才不足的问题已经影响到我省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目前我省数字经济市场主体的管理团队专业技术水平难以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
八、我省发展数字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建设数字经济示范强省的组织保障
建议成立发展数字经济协调领导小组,把发展数字经济发展作为头号工程来抓,紧紧围绕“网络强省、数字陕西、智慧社会,建设一带一路数字经济核心区”发展理念,统筹谋划,明确分工,协调行动,齐抓共推,研究制定推动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设数字经济强省。
(二)加快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基础实力
实施数字产业化提升行动,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智慧应用场景创新为特色的数字产业发展新优势;推进产业数字化赋能工程,全面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建议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兵器工业等在陕军工优势产业为切入点,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建议以能源化工、电力装备智能化升级改造为抓手,鼓励支持传统优势产业主动参与数字化转型升级。
(三)充分发挥数字园区和领军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建议进一步强化工作衔接机制,深化国际国内合作,创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区;建设一批资源集聚能力强、专业服务水平高的数字经济发展典型和标杆智慧产业园区;注重数字企业“抓大育小扶中”有效结合,重点支持建设陕数集团等基础好、成长快、有后劲的骨干企业成长为国家级数字经济示范企业。
(四)着力整合跨行业跨领域大数据平台资源
建议相关部门能力协作,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在集聚共享、融合应用、协同创新闭环发展格局中的重要驱动作用,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工程,打造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及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
推动数字技术与政府服务深度融合,打造城乡一体化智能感知、运行监控、智能决策和联动协调的全域数字治理体系,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全面构建数字经济要素支撑发展体系
1.政策层面,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物联网应用、数据确权、共享开放、流通交易等方面的相关制度,探索开展数据权益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地方立法工作;
2.资金层面,设立数字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同时转变投入方式,引导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私募基金等优质社会资本投资数字经济,打造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3.人才层面,建议实施数字经济行业人才协同发展计划,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加强数字经济人才教育师资力量培养培训,逐步建立多层次、多类型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体系。


主办: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 陕商商会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1178号-1 陕ICP备05001178号-3 网站制作硅峰网络
Email:seda98@163.com

陕公网安备 61010202000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