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商网--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
欢迎进入陕商网---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活动总汇
商会简介
信息下载
新闻中心
会员中心
领导专家
百家商坛
陕商杂志
品牌陕西
时代先锋
陕商文化
经济年会
陕商服务
工作机构
联系我们
 
 

价值再创 品位陕商 经济发展与您同行!欢迎加入陕商会!

 

 
陕商服务
会员动态
财富中心
商务商机
政策解读
创业宝典
科教天地
商法通
咨询台
最近公告 更多>>
· 提振信心 勇于面对——致陕商全体...
· 学习党的历史 坚定理想信念 努力...
· 第三届理事会换届通知
· 凝聚陕商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倡议书
· 陕商合力抗击疫情倡议书
· 搭建陕商蓝十字工程服务平台的函
· 2019陕商理事工作会议召开
最新更新
· 陕商会参加可持续发展与ESG大讲...
· 参加第八届陕西科创博览会暨秦创原...
· 打造陕西黄河论坛 共商陕西黄河流...
· 创造力•高质量——2023-20...
· 陕商会参加西安市合阳商会第三届一...
· 长乐大健康产业基地试营业启动仪式...
· 参加省民政厅社会组织党校2024...
  您当前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商务商机
商务商机  
中盈实业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方案
信息来源:| [2020-03-20] 点击量:8378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方案
陕西中盈实业有限公司

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 污泥处置项目
2. 项目方案 陕西中盈实业有限公司
3. 工程规模  日处理市政污泥量 100 吨/天(80%含水率)
4. 工程地点及可用土地面积  预计20 亩
5. 工程建设目标 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
6. 处理工艺 BM 菌超高温好氧生物发酵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艺方案。
7. 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污泥接收及运输系统、污泥与 BM 菌混合及发酵系统、成品发酵污泥的储存及输运系统等。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目前,城市的污泥处置已经成为一大难题。为了促进工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区居民的生活水平质量,搞好环境生态,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建设,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要求的提高,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在兴建污水处理厂的同时,需要建设相应的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改变原来污泥直接农用或填埋、弃置的状态。随着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强对污泥的监管和控制,严格控制二次污染的产生将是必然趋势。为落实该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公司编制了污泥处置以及资源化利用方案设计。
该项目总产泥量约 100 吨/天(含水率80%)。
1.2 采用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01)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 3025-199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GB-T 23484-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 CJ-T309-2009 )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GB 24188-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GB 24600-2009-T)
《城镇污水处理污泥处置单独焚烧用泥质》(GB 24602-2009-T)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GB 25031-2010-T)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 23485-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GBT 23486-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规程》(CJJ 131-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最佳可行技术导则》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
《城镇污水污泥流化床干化焚烧技术规程》(CECS 250:2008)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93)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 版)(GB50014-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 版)(GB50015-2003)
《城镇污水处理厂防毒技术规范》(AQ 4209-20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1.3 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在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的指导下,根据设计任务委托书的要求,使工程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保护当地水体和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效益。
(3)采用处理效果稳定、技术先进、高效节能、节省投资的处理工艺,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
(4)积极稳妥地采用先进技术,引进国内外成熟的污水处理关键设备,节能降耗,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智能化、自动化控制水平,实现自动化管理,做到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运行可靠、操作方便。
(5)综合考虑工艺、结构、建筑等专业,合理布置建构筑物,确保厂区总图布置紧凑
美观,工艺流程顺畅简短,节省占地,减少工程投资,节约能源,降低日常运行费用。
(6)妥善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渣、臭气、噪声、生产废水和厂区生活污水,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7)综合考虑工艺、结构、建筑、电气、景观、通风等专业,做到布局合理,厂区设计坚持以良好稳定运行为目的,在绿化、交通、消防、环保、安全等方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创建优美环境。
1.4 编制内容
针对当地污泥现状,提出环保、安全、经济的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方案,并进行方案设计。按照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原则,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本次项目建议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① 污泥现状分析——工程必要性论证;
② 污泥处置方案设计——工程技术可行性论证;
③ 投资估算与经济分析——工程经济可行性论证;
④ 提出项目资金筹措,以及环境保护、劳动保护、节能、消防措施。
1.5 项目建设目标
本工程的建设目标是:合理处置的脱水污泥,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落实国家和地方环境政策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企业建设污泥资源化利用和处置设施,提高污泥综合利用水平,防止产生再次污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改造,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等相关标准规范的实施,对污水处理厂中的污泥处理处置要求比以前更加严格,污泥处理和处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2 是污水处理得以最终实施的保障
污泥是伴随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产物,这些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丰富的氮、磷营养物、重金属以及各种致病微生物,必须得到妥善的处理和处置。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是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同等重要又紧密关联的两个系统。污泥处理和处置是污水处理得以最终实施的保障,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2.3 是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
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和部分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缺少污泥稳定化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无法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生污泥经浓缩、脱水处理后只能进行临时堆置或外运填埋,其后果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臭气、蚊蝇、渗滤液等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及影响人身健康,因此迫切需要选择一种环保、安全、经济的污泥解决办法。
本项目的实施,污泥经好氧微生资源化处理,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将会明显改善周边环境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
2.4 是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污水处理厂目前还未实施可持续性和有序的污泥处置,污泥主要在垃圾填埋场填埋或弃
置在无监控的垃圾堆积场,满足不了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堆积的污泥将不可避免的对水体和大气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极不安全的隐患,造成区域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从而大大削弱污水处理厂的净化功能。目前污泥处理的方式显然是不符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要求。
城市污泥处理和处置是实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纲要,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率持续提高、污染排放持续减少的需要。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3 污泥处置技术分析
3.1 污泥处理处置要求

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是一种由有机残片、寄生虫卵、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有机物、重金属、盐类及少量的病原体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等,若不科学合理地进行污泥处理处置将造成资源浪费和对环境造成新的二次污染。污泥处理处置的要求是:
(1)稳定化:经机械脱水后的污泥,每公斤干固体中有机物含量为 40%~55%,为避免因有机物的腐败变质造成二次污染,应进一步降低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
(2)减量化:进一步提高污泥的含固率,减少污泥最终处置前的体积,以降低污泥处理及最终处置的费用。
(3)无害化:杀灭污泥中对人体或自然界有危害的病菌、寄生虫卵和病毒,去除或稳定化(或钝化)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4)资源化:尽可能的利用污泥中的有用物质或储藏的能量,以实现其资源价值。
3.2 污泥最终处置方式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污泥最终处置方式主要污泥填埋、污泥土地利用、污泥建筑材料利用、污泥热处理及焚烧等方式。
1 污泥处置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污泥泥质特征及未来的变化、当地的土地资源及环境背景状况、可利用的水泥厂或热电厂等工业窑炉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结合可采用的处理技术,合理确定本地区的主要污泥处置方式或组合。根据处置方式确定具体技术方案时,应进行经济性分析、环境影响分析以及碳排放分析。
3.2.1 污泥资源化土地利用
应首先调查本地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总体状况,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合污泥泥质以及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等处理技术,可资源化利用处理技术,优先研究污泥土地利用的可行性。鼓励将城镇生活污水产生的污泥经厌氧消化或好氧发酵处理后,严格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土地利用。如果当地存在盐碱地、沙化地和废弃矿场,应优先使用污泥对这些土地或场所进行改良,实现污泥处置、资源化转化利用。用于土地改良的泥质应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土地改良用泥质》GB/T24600 的规定。应对改良方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防止对地下水以及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当污泥经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转化利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园林绿化用泥质》GB/T 23486 的规定和有关标准要求时,应根据当地的土质和植物习性
,提出包括施用范围、施用量、施用方法及施用期限等内容的污泥园林绿化或林地利用方
案,进行污泥资源化利用处置。
当污泥经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农用泥质》CJ/T 309等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农用标准和规定时,应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农作物特点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研究提出包括施用范围、施用量、施用方法及施用期限等内容的污泥农用方案,经污泥施用场地适用性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
后,进行污泥资源转换园林、农用有机肥料并严格进行施用管理。
污泥资源化土地利用方案通常包括以上三种土地利用形式,每一种形式的利用量可考虑随季节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当污泥以农用、园林绿化转化为有机肥料为土地利用方式时,可采用厌氧消化或高温好氧发酵等工艺对污泥进行处理。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应首先考虑采用污泥厌氧消化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及无害化处理的可行性,污泥消化产生的沼气应收集利用。为提高能量回收率,可采用超声波、高温高压热水解等污泥破解技术,对剩余活性污泥在厌氧消化前进行预处理。当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所需场地条件不具备,或污水处理厂规模较小时,可将脱水后污泥集中运输至统一场地,采用厌氧消化或高温好氧发酵等工艺对脱水污泥进行稳定化及无害化、资源转化处理。高温好氧发酵工艺应维持较高的温度与足
够的发酵时间,以确保污泥泥质满足土地利用要求。
2016 年 5 月 31 日,国务院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土十条”),亦鼓励将处理、资源化转化达标后的污泥用于园林绿化。
如污泥泥质经处理后暂不能达到土地利用标准,应制定降低污泥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对策,研究土地利用作为永久性处置方案的可行性。
3.2.2 污泥焚烧及建材利用
当污泥不具备土地利用条件时,可考虑采用焚烧及建材利用处置方式。
当污泥采用焚烧方式时,应首先全面调查当地的垃圾焚烧、水泥及热电等行业的窑炉状况,优先利用上述窑炉资源对污泥进行协同焚烧,降低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投资。当污泥单独进行焚烧时,干化和焚烧应联用,以提高污泥的热能利用效率。污泥焚烧后的灰渣,应首先考虑建材综合利用;若没有利用途径时,可直接填埋;经鉴别属于危险废物的灰渣和飞灰,应纳入危险固体废弃物管理。
污泥也可直接作为原料制造建筑材料,经烧结的最终产物可以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或制品。建材利用的主要方式有:制作水泥添加料、制陶粒、制路基材料等。污泥用于制作水泥添加料也属于污泥的协同焚烧过程。污泥建材利用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严格防止在生产和使用中造成二次污染。
3.2.3 污泥填埋
当污泥泥质不适合土地利用,且当地不具备焚烧和建材利用条件,可采用填埋处置。
污泥填埋前需进行稳定化处理,处理后泥质应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混合填埋用泥质》GB/T 23485 的要求。污泥以填埋为处置方式时,可采用石灰稳定等工艺对
污泥进行处理,也可通过添加粉煤灰或陈化垃圾对污泥进行改性处理。污泥填埋处置应考虑填埋气体收集和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严格限制并逐步禁止未经深度脱水的污泥直接填埋。
3.3 污泥处理处置可行性技术路线分析
3.3.1 厌氧消化 + 土地利用
该方案可有以下具体操作方案:
① 厌氧消化→脱水→自然干化(或好氧发酵)→土地利用(用于改良土壤、园林绿化、限制性农用);
② 脱水→厌氧消化→脱水→自然干化(或好氧发酵)→土地利用(用于改良土壤、园林绿化、限制性农用);
③ 厌氧消化(或脱水后厌氧消化)→罐车运输→直接注入土壤(改良土壤、限制性农用)。
对于城镇生活污水为主产生的污泥,该类方案能实现污泥中有机质及营养元素的高效利用,能动态增加 3%~10%的营养质循环量,并能产生甲烷气清洁能源,与其他技术路线相比,可直接减少碳排放量,实现能量的有效回收,不需要大量物料及土地资源消耗。厌氧消化后的污泥泥质能够达到限制性农用、园林绿化或土壤改良的标准,但污泥厌氧消化过程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
3.3.2 好氧发酵 + 土地利用
该方案有以下具体操作方案:
脱水→高温好氧发酵→土地利用(用于土壤改良、园林绿化、限制性农用)。
好氧微生物+送风+辅料+定时搅拌+水(依据发酵物料含水率进行调节)至80 度以上高温发酵→固体肥料生产→土地利用(土壤改良、园林绿化、农耕用地修复)。同时可进行液体有机肥料的生产。
对于城镇生活污水为主产生的污泥好氧处理技术,是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循环(自然净化)理论基础之上,利用现代微生物发酵工程原理,该污泥处理方案能实现污泥中有机质及营养元素的高效利用。好氧发酵后的污泥泥质能够达到限制性农用、园林绿化或土壤改良的标准,是较好的选择。
3.3.3 工业窑炉协同处理
该方案有以下具体操作方案:
① 脱水或深度脱水→水泥窑、热电厂或垃圾焚烧炉协同焚烧;
② 脱水或深度脱水→干化→水泥窑、热电厂或垃圾焚烧炉协同焚烧;
③ 脱水或深度脱水→石灰稳定→在水泥窑协同焚烧利用。
利用工业窑炉协同焚烧污泥其本质仍属于焚烧,但利用现有窑炉,可降低建设投资,缩短建设周期。当污泥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很高,且有可供利用的工业窑炉情况下,可优先将工业窑炉协同焚烧作为污泥的阶段性处理处置方案。如污泥中有毒有害物质在较长时期内不可能降低时,应规划独立的干化焚烧系统作为永久性处置方案。
3.3.4 焚烧(或煅烧) + 建材利用
该方案有以下具体操作方案:
① 深度脱水→焚烧→灰渣建材利用或填埋;
② 脱水或深度脱水→热干化→焚烧→灰渣建材利用或填埋;
③ 脱水或深度脱水(掺杂其它配料)→成型→煅烧→产品建材利用
干化焚烧减量化和稳定化程度较高,占地面积较小。当污泥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很高且短期不可能降低时,该方案可作为污泥处理处置可行的选择。
3.3.5 石灰稳定 + 填埋
该方案有以下具体操作方案:
① 脱水→石灰稳定→堆置→填埋;
② 脱水→石灰稳定→填埋。
石灰稳定可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和无害化。用石灰稳定后的污泥可实现消毒稳定、并提高污泥的含固率,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填埋可阻止污染物质进入环境,但需要大量的石灰物料消耗和土地资源的消耗,且不能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3.3.6 脱水 + 填埋(过渡阶段方案)
该方案有以下具体操作方案:
① 深度脱水→填埋;
② 脱水→添加粉煤灰或陈化垃圾对污泥进行改性处理→填埋。
该方案占用土地量大,且导致大量碳排放。当污泥中有毒有害污染物质含量较高,污水处理厂内建设用地紧张,而当地又有可供填埋的场地时,该方案可作为阶段性、应急或备用的过渡阶段处置方案。
3.4 典型污泥处理处置方案的综合评价
在确定最终的污泥处理处置方案时,应对所选方案进行环境影响、技术经济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对于较大规模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还应对处理处置方案进行碳排放综合评价,尽量实现污泥的低碳处理处置。
典型污泥处理处置方案的综合分析与评价,见表 5-2。 

3.5 本项目污泥处置技术路线的选取
根据上述各种污泥处置技术路线的分析比较,结合本工程特点及当地条件,本项目污泥主要来自市政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来水主要是生活污水,产生的脱水污泥泥质较好,适宜采用土地利用。因此,本项目污泥处置建议采用“好氧发酵+土地利用”
技术路线:脱水→高温好氧发酵→土地利用(用于土壤改良、园林绿化、限制性农用)。
好氧微生物+送风+辅料+定时搅拌+水(依据发酵物料含水率进行调节)至80℃以上高温发酵→固体肥料生产→土地利用(土壤改良、园林绿化、农耕用地修复),同时可进行液体有机肥料的生产。

4 好氧发酵工艺分析
4.1 好氧发酵技术分类

目前好氧发酵工艺的划分还不统一,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分为以下几类:
(1)条垛式发酵:可分为强制通风式静态发酵和动态发酵。
(2)发酵槽(池)式发酵:可分为阳光棚发酵槽、隧道式发酵仓、BM 菌高温好氧生物发酵技术。
(3)反应器发酵:可分为垂直固体流和水平及倾斜固体流两类,由于其处理规模受限,目前应用尚不广泛。
而根据发酵温度分类又可分为传统发酵工艺和 BM 菌高温好氧发酵工艺。
4.2 传统好氧发酵工艺分析
传统发酵工艺是指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对污泥进行分解、转化并生产出发酵产品的生物转化过程。好氧发酵通过生物反应实现污泥减量化和稳定化。但是,污泥在好氧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水分、CO2 和 NH3、H2S 以及烷烃类气体等,因此会有恶臭气味和酸性气体产生。
4.2.1 传统好氧发酵工艺流程
传统发酵工艺流程如下:
(1)一次发酵
采用发酵仓系统进行一次发酵时,布料应保证物料均匀,防止出现物料层厚度和含水率不均,或物料挤压等不利于发酵升温等情况。静态发酵自然通风物料堆置高度宜为1.2~1.5m,当设有强制通风装置时,物料堆置高度可为 2.6~3.0m。
(2)二次发酵
发酵后的污泥尚未达到腐熟需要继续进行二次发酵。二次发酵后期发酵的温度逐渐下降,稳定在40℃左右,含水率可降低至 35%以下,发酵腐熟后会形成类腐殖质物质。
二次发酵反应缓慢,发酵时间长,时间在 1 个月~3 个月。
二次发酵后的物料经筛分处理,筛上物破碎后返回原料混合搅拌工序,掺入湿污泥重新发酵;筛下物一部分送入后续制肥工艺造粒。
(3)返混
采用发酵干化污泥(含水率 35%)作填充物与脱水污泥掺混后进行好氧发酵,实现低成本减量化。物料重量比为污泥:回流泥 1.5:1,混合物水分为 50~60%。
4.2.2 传统好氧发酵工艺缺陷
传统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气体污染物、废水污染、病原菌及重金属污染。
(1)大气污染物

污泥好氧发酵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会产生恶臭气体,主要是氨、硫化氢、甲基硫醇、胺类等,在敏感地区废气须进行脱臭处理后才能排放。发酵过程致臭物质的值如下
(2)水污染物
露天发酵要求场地雨水和渗滤液需收集集中收集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 CODcr、BOD5、SS、总氮、总磷、病原菌等与垃圾渗滤液污染物相似。一般来说,渗滤液的 pH值为 4~9,COD 浓度为 2000~6000mg/L,BOD5 浓度为 60~46000mg/L。
(3)病原菌及重金属污染
污泥经发酵后,其病原体基本能满足要求。但为避免污泥发酵产品中病原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必须对污泥发酵产品中的病原体进行有效控制,其发酵产品中粪大肠菌群菌值应大于0.01,蠕虫卵死亡率应大于 95%。由于污泥作为发酵的原料,污泥中一般
都含有 Cu、Zn、Pb、Ni、Cr、Hg、Cd 等重金属须满足国家有关标准。
如何克服传统好氧发酵工艺的上述缺陷是好氧发酵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BM 菌高温好氧生物发酵处理技术因其独特的发酵特性一举攻克了上述缺陷,目前其已引入我国污水厂污泥资源化利用处置中应用。
4.3 BM 菌高温好氧发酵工艺分析
4.3.1 BM 菌的由来
BM 是一种适合红土等综合土壤里培养,对农作物极为有效的大型,且拥有强繁殖能力的3 种丝状真菌和 1 种霉菌,蕴藏了超多数量的微生物胞子。基本上不包含三种
元素,BM 菌它通过与污泥及包括化学肥料在内的普通肥料混搭施肥,使肥料转变成有机形态,制造出非常有效的元素,经过世代交替,慢慢地实现自我降解,释放出代谢产物和分泌物,还原成土壤。虽然菌类巧妙地结合了好气性和厌气性,以及在 PH4~9 的范围内保持稳定,充分地发挥效用,但是,请不要在极高温、强酸、强碱和强杀菌剂的环境下同时使用。
4.3.2 BM 菌性状指标
BM 菌是一种新的嗜热性微生物,更具体地说是属于新的属的嗜热性微生物(Caldothrix satsumae),它从有机废物在 80℃或以上发酵而得的堆肥中获得,并能
在80℃以上生长。该嗜热性微生物在 50℃以下生长较弱,但是在 80-100℃下生长和增殖活跃。它是好氧菌,且不形成孢子。它在高温时使有机废物发酵,可用作发酵微生物来产生堆肥。另外,它还可用于生产耐热性酶。

4.3.3 BM 菌高温好氧生物发酵处理技术工艺流程
利用BM 菌高温好氧生物发酵的特性,以菌剂与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按比例混合,在污水处理厂资源化处理污泥,同时使用稻壳、木屑、粉碎秸秆等辅助材料调整水分、氧含量、透气性,进一步生物发酵将污泥中高含量的有机物释放转换为可调节土壤、为植物吸收利用的高效有机肥料,采用装载车充当混合系统,大约经过 10 天的初期发酵,之后,混合物经过7-10 天搅拌一次,这样经过四个阶段的搅拌发酵,大约经过 45 天就可以成为肥料了。主要处理工序如下:
工序说明:好氧微生物+送风+定时搅拌+水(依据发酵物料含水率进行调节)至 80℃以上高温发酵。
对固体原料进行水分调节,混合好氧菌种,初步消除异味,静止堆放发酵升温后放入翻抛自动发酵槽里。
好氧发酵阶段:发酵槽地面安装日本进口有机肥专用鼓风机 24 时运转,翻抛机自动翻抛,发酵时间约一个半月左右,因为是好氧发酵,不会产生氨气或异味。
成品堆积阶段继续使用日本进口有机肥专用鼓风机 24 时运转,使成品降温后进行筛分包装。

4.3.4 BM 菌高温好氧生物发酵处理技术特点
(1)处理对象广泛,包括各类产业废弃物,如下水污泥、动植物性残渣、畜禽类粪便、鱼贝类垃圾、食物残渣等一切有机固体废弃物;
(2)BM 菌在 80℃以上的超高温条件下进行好氧发酵分解,最高可达 100℃,远高于一般认识上的高温发酵,发酵过程周期为 45 天左右;
(3)不论需要处理的腐败有机物有多少量和含水率的不同,大致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处理掉;
(4)使用稻壳、木屑、粉碎秸秆之类的辅助材料来调整水分、含氧量、透气性,基于 BM 菌的好氧发酵温度远高于普通高温好氧发酵,因此水分化为水蒸气蒸发,不需要建单独的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制品(主要是固体生物肥料,含水率在 15%-30%)。
(5)高温高热需氧菌的处理方法不必设脱臭装置,基于 BM 菌分解臭气的高效性和好氧发酵的特点,能够减少恶臭的发生。

(6)因为是堆积型发酵,所以可以低成本大量处理;从初期发酵直到完成发酵均可按计划一次进行,系统维持管理费用低廉;
(7)发酵过程不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在寒冷地区也可正常运行;
(8)发酵后的成品,不残留种子、不残存病虫害;有很好的土壤活性,植物施肥效果好;不烧根,不影响生长的高品质安全堆肥去除了异物、块状杂物,杀死了杂草种子及病原菌。干燥、蓬松,易于机器播撒。无臭,气味自然,不会给周边环境带来影响

(9)发酵过程主要的机械设备是发酵槽地面安装日本进口有机肥专用鼓风机 24时运转,翻抛机自动翻抛,设备数量少,维修简单,不会因为故障而停止运行,维护费用低。
BM 菌是一种新的嗜热性微生物,更具体地说是属于新的嗜热性微生物,它从有机废物在 80℃或以上发酵而得的堆肥中获得,并能在 80℃以上生长。该嗜热性微生物在50℃以下生长较弱,但是在 80-100℃下生长和增殖活跃。它是好氧菌,且不形成孢子

它在高温时使有机废物发酵,可用作发酵微生物来产生堆肥。另外,它还可用于生产耐热性酶。它在高温时使有机废物发酵,可用作发酵微生物来产生堆肥。因此其在处理过程中具有很好的除臭特性,从而大大改善了污泥的环境效应,实现了污泥的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转换利用。
同时,较高的发酵温度除了能杀死病菌、草籽外,也有助于水分的蒸发,BM 高温好氧发酵工艺经过 45 天左右的发酵周期后其含水率可降至 30%,从而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4.4 BM 菌高温好氧发酵成品的资源化利用
4.4.1 污泥处置的主要资源化途径

资源化利用污泥一直以来是污泥处置的一个核心问题,随着近年来对环境标准要求的提高和污泥传统处理方法弊端的逐渐显露,以及污泥是非常有用的资源的观点被广泛接受,一些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的探讨也就被提到日程上来。污泥的根本出路是资源化利用。目前,污泥资源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显著的成果,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主要有:污泥热解制油技术、污泥制取吸附剂技术、污泥合成燃料技术和污泥堆肥土地利用制备成土壤调理剂和固体生物肥料等。
污泥制取吸附剂技术取决于处理后污泥的特性,一般需要碳化处理的污泥颗粒才会具备多孔特性,其吸附效果较好,但是碳化设备及碳化工艺的设备及运行成本较高,因此如果政府补贴不可观的话,那碳化技术很难在市政污泥处理中提到广泛推广。
污泥合成燃料技术在日本应用的比较广泛,曾经在国内也风靡一时,但是由于国内污泥有机质较日本要低很多,所以合成燃料的效果并不理想。一般只有有机质含量大于60%的污泥才具有合成燃料的价值,而国内污泥有机质含量平均在 50%以下。因此,此项应用也未得到广泛应用。
污泥堆肥技术是指好氧微生物发酵堆肥,木屑、秸秆、稻壳等作为辅料调节剂保持水分、氧含量、透气性,同时结合好氧微生物菌自身的一些特性,有效去除臭且病原菌杀灭,可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可达到肥料的相关标准,所以可以规模化的推广应用。
4.4.2 BM 高温好氧发酵污泥的资源化潜力
BM 高温好氧发酵技术从名称即可表明其两大特点:一是好氧发酵,这就意味着其处理后的污泥具备一定的肥效;二是高温,这就意味着它有着不同于传统好氧发酵技术的特殊性,首先高温可以杀死病原菌及杂草籽,其次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超嗜热性微生物能够达到除臭的作用,因此采用此项技术处理后的污泥能够达到我国《园林绿化用泥质
》(GB/T23486-2009)的相关要求,所以最终产品可作为园林绿化用泥。
同时,利用成品污泥的中的 BM 菌的除臭除湿作用,可以将其应用在垃圾填埋场作为覆土。这一方面可以去除垃圾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恶臭,另一方面还能利用其高温特性有效去除水分,降低填埋场运行负荷。
另外,BM 菌高温好氧发酵技术的另一大特点就是 BM 菌本身可以随着发酵过程不断生长,所以发酵成品污泥也就是 BM 菌源,随着此项技术的不断推广,将来发酵成品也可以作为菌源出售。
综上所诉,BM 菌基于其特殊的发酵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正真意义上实现污泥的资源化、规模化推广利用。

5 污泥处置工程设计
5.1 设计内容及工艺流程
本工程的建设目标是:将市政的脱水污泥 100 吨/天(含水率 80%)进行合理的处置,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
设计范围是对整个污泥处置系统进行设计,包括整个处理系统的工艺、土建、电气、自控及总图的设计。主要新建建筑物情况如下所示:
5.2 工艺设计
5.2.1 基本设计数据

工程规模:100 吨/天(含水率 80%),堆积密度 1.0g/cm3。
处置后产出料含水率:30%,堆积密度 0.7g/cm3。
发酵周期:约45 天
翻抛频率:每7 天一次,共翻抛约 7 次
发酵温度:80~100℃
返混比例:1:1.5(质量比)
5.2.2 工艺流程图
污泥处置工艺采用 BM 菌高温好氧生物发酵处理技术,工艺流程框图如下:(序说明:好氧微生物+送风+定时搅拌+水(依据发酵物料的含水率进行调节)至 80℃以上高温发酵。
对固体原料进行水分调节,混合好氧菌种,初步消除异味,静止堆放发酵升温后放入翻抛自动发酵槽里)。 
5.2.3 主要处理构、建筑物设计
本工程每日需处理含水率 80%的脱水污泥 100t,返混比为 1:1.5(用于接种 BM 菌)
,则返混的添加量亦为 150t 每天。混合后菌泥密度一般大于 0.8kg/m3(此处取值为0.8kg/m3),因此每天系统需要处理的污泥总体积为:(100t+150t)÷0.8=312.5 m3
(1)发酵车间
a 好氧发酵槽
本工艺在脱水污泥进入好氧发酵前需与 BM 菌泥进行 1:1.5 混合,同时按一定配比加入稻壳、木屑、粉碎秸秆作为辅料充分混匀备用,混合后的污泥堆置在好氧发酵槽中。本工艺的设计尺寸为 15m×10m×3.0m,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实际状况,则实际堆
泥体积为400m3。
本工程共设置1 间发酵车间,发酵车间有发酵槽 40 个,混料区 2 个,备用槽 4 个。考虑到伴随着发酵过程污泥的含水率会逐渐降低,并最终降至 30%左右,因此最终污泥的体积收缩量约为 65m3,由于此收缩量相对总体积变化不大,且考虑到构筑物总体尺寸和美观,因此所有好氧发酵槽体尺寸均为 15m×10m×3m。
b 操作通道
本工艺中每个发酵室设置一条通道,通道宽 8m。
c 物料输运系统
装载车运输时按斗容 1.8m3,全过程充满度按 1.2 计算,每次可装载 1.8×
1.2=2.16m3。
每车运输或返混时间按 2min 计算,日工作时间按 8 小时计算,并按当日完成 7 次翻
堆,则所需装载设备数量:
400÷2.16×2÷60÷8×7=5.4≈5
因此发酵室需要 5 台装载车,另考虑 1 台备用,所以总共需要装载车:5+1=6(台)

d 底部供氧系统
好氧发酵阶段:发酵槽地面安装日本进口有机肥专用鼓风机 24 时运转,翻抛机自动翻抛,供风量一般按 0.01-0.03m3(空气)/min/m3(堆体)计算,风压一般选择500mmH2O,即 5000Pa(此为堆高 3.0m 的参数)。成品堆积阶段继续使用日本进口有机肥专用鼓风机24 时运转,使成品降温后进行筛分包装。
e 喷淋系统
喷淋系统主要目的是为吸收好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NH3,本工艺将发酵槽制作成顶封结构,从而实现发酵槽与周边空间的相对分割状态,然后采用吸风喷淋系统对其产生气体进行处理。污泥槽体密封罩内气体体积为 15×10×4.5-429=246m3,若每小时换风
8次则总吸风量为 246×8=1968m3/h。本项目每个发酵槽吸风量定为 2500m3/h,两个发酵槽公用一套吸风除氨气设备,共采用 21 台 5000 m3/h 的装置。冷凝水及除氨气废液均收集并最终排放到污水厂排污管路,从而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f 通风系统
本工艺于发酵车间各设置 4 台 Φ1000 的农业用有压换气扇,厂房侧墙四周及屋顶均设置百叶窗,厂房纵向各设置两个 8m 宽敞开式进出口,从而保证了发酵车间的自然及机械通风效果。

(2)综合楼
设置综合楼1 座,主体尺寸为 200m×43m×12m。一楼为成品库房,用于产出物装袋及暂存,尺寸为 20m×43m。二楼设置办公室、控制室、休息间、卫浴等基本工作和生活设施,尺寸为20m×15m。
5.3 总图设计
5.3.1 总图设计原则

① 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② 厂区功能分区明确,构筑物布置紧凑,力求最经济合理的利用土地,减少占地面积;
③ 流程力求简短、顺畅,避免迂回重复;
④ 交通顺畅,便于施工与管理。
厂区平面布置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具体应根据进泥方向、工艺流程特点及厂址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布置,既要考虑流程合理、管理方便、经济实用,还要考虑建筑造型等因素。
本次工程的总图布置不仅要遵循上述原则,而且要注重与现状污水处理厂的紧密衔接。在保证工艺设计要求前提下,充分挖掘现有设备和管线的利用潜力,做到既有利于生产又要方便管理,且与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布置相衔接,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5.3.2 总平面设计
本次设计包含好氧发酵车间、成品库。
5.3.3 竖向设计
(1)设计原则
① 在满足防洪标准及土方平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有地形,保证厂区排水通畅;
② 满足生产、运输及道路规范、消防要求;
③ 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
④ 保证厂区道路与厂外道路的衔接顺畅。
(2)竖向设计
厂区原自然地形高差总体较小,故采取平坡式布置形式。厂区周围为城市道路,考虑到厂区排水及排涝的需要及土方平衡,确定厂区设计地面高程与城市道路一致。
5.3.4 厂区输送线
工艺流程顺畅。保证工艺管线短捷、顺畅,减少压力损失。物料运输路线短、转角少、角度满足要求,并满足间距要求。
5.3.5 厂区绿化
厂区绿化植物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在建(构)筑物周围安排装点环境的景点,考虑足够的绿化用地,厂区围墙四周种植高大乔木,道路两侧栽种绿篱和行道树,空地种植草皮、观赏性花木,建筑物周围以种植草皮为主,充分起到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降噪除臭等作用。
5.4 建筑设计
5.4.1 设计依据
《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T 50002-2013
《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50006-20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 50033-2001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06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 50037-2013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 50046-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2008
5.4.2 建筑设计
(1)概述
本工程在建筑设计中,按照国家有关建筑设计的法律法规,满足当地的需求和当地的政策法规,结合当地的环境条件特点,进行建筑设计。本工程设计不仅要体现先进的工艺设计并应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同时注重与城市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厂内环境与建筑物形态方面,做到功能与美观于一身,艺术与技术为一体。为美化与净化城市创造良好
条件。
本设计项目本着以生产为主,兼顾“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做到满足处理工艺的使用功能,满足生产配电与自动化控制的使用要求。依据地质特点和生产工艺特色做好建筑抗震、防火、避雷、防洪、屋面防水、防爆、防腐蚀、减振防噪,保证建筑安全使用和耐久年限。在确保适用、安全的前提下尽力做到节省土地,降低造价,节约投资。
(2)建筑设计特色
工业建筑长、宽净高均满足生产使用,设备安装要求。
防护栏杆为坚固、耐久的不锈钢制作,能承受水平荷载。栏杆高度大于 1.05m,且小于等于1.2m。
工业建筑楼地面和墙裙的防腐蚀作法详见各单体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地面采取防潮、防冻胀措施。
墙体在室外地面以上,设置水平防潮层。
建筑屋面为不上人屋面,设置女儿墙。采用卷材防水,屋面防水等级二级,屋面采用外排水,采用UPVC 雨水管。
建筑均有有效自然通风,并根据生产工艺需要加设一定量的机械通风。
门窗采用塑钢门窗,有特殊者采用其他材料。门洞口设置钢筋混凝土雨蓬,外挑1000mm。
(3)装修设计
① 外装修:厂区所有建筑物外墙面均为白色涂料,蓝灰色屋顶,色彩明快,饰浅蓝色装饰条,色彩明快,整个厂区在建筑风格上实现协调统一。
② 内装修:办公、值班管理用房内墙为白色乳胶漆,地面为地砖铺面。楼梯栏杆扶手为不锈钢扶手。内门为浅色油漆木门,内窗为银白色铝合金推拉窗配以白色玻璃。
其它工业性生产用房根据工艺需要确定。
5.5 结构设计
5.5.1 工程概况

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用地拟建设在市政污水处理厂生产区域内,本次设计主要有地上框架结构建筑物、地上钢结构建筑物。
5.5.2 设计依据
依据各专业提供的基本设计资料。建、构筑物的设计力求安全、实用、节省、并满足工艺及使用要求,尊重当地习惯作法。
(1)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2)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0.40kN/m2,基本雪压:0.30kN/m2,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最大冻土深度:0.70 米。
(3)本地区地震设计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其设计特征周期为 0.45s。
5.5.3 结构设计
⑴设计原则
结构设计应遵守国家现行和地方设计规范和标准,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保护环境、施工方便。在满足国家规范的情况下,尽可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地方标准、规范和习惯做法。
⑵、基本设计规定
①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②砼结构的环境类别为:一般为二类 b,地上建筑物为一类(地下部分为二类 b)。
③钢筋砼构筑物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根据构筑物的部位和环境条件确定:ωmax≤0.20mm。
④构筑物在基本组合作用下,构筑物抗浮设计稳定抗力系数≥1.05。
⑤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一般情况下建构筑物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为丙级。
⑶材料要求
①砼:一般情况下,构筑物砼强度等级为 C30,建筑物的砼强度等级为 C25 或 C30;
构筑物砼的抗渗等级为 P6,素砼垫层为 C15。水胶比应小于 0.5。砼的抗冻等级为
F200。
各蓄水构筑物主要钢筋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底板 40mm,池壁 35mm。
②、钢筋:钢筋均采用热轧钢筋,HPB300(Q235)、HRB400,直径小于 12mm 用HPB300,大于等于 12mm 时用 HRB400。
③型钢:Q235B 钢、Q345B 钢,E43、E50 焊条焊接。
④外加剂:本场区内构筑物基本为蓄水构筑物,对结构防水性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蓄水构筑物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抗渗性及抗腐蚀能力在构筑物的混凝土中,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具有防渗抗裂型外加剂。所用外加剂应符合《
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的有关规定。
⑷设计荷载
①构筑物分别按池外有土、池内无水和池外无土、池内有水以及温、湿度应力计算内力,并取不利组合。
②构筑物侧面压力计算时,土重度取 18kN/m3,污水重度 10.5kN/m3。地面堆积荷
载按 10kN/m2 计。
③基本风压 0.40kN/m2,地面粗糙度为 B 类。
④基本雪压 0.30kN/m2 (50 年一遇) 。
⑸抗浮设计
本工程主要地下建筑物,不进行抗浮设计。
⑹抗震设计
本厂址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在建构筑物的设计时,要按规范进行抗震验算,并满足相应的抗震构造要求。
(7)地基处理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初勘)地质情况的描述,场地内为淤泥层,不可作为天然地基,所有建筑物均采用桩基础。
(8)结构设计应遵循有关的设计规范和规程,根据构(建)筑物使用要求和受力特点,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和计算方法;
(9)结构设计应满足工艺及其它专业的设计要求,以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坚固耐久、施工简便为原则进行;
(10)结构设计应根据构(建)筑物所处位置的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及构(建)筑物的大小、埋深,本着安全、经济、方便施工的原则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
(11)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为 1.0。建筑物地面以上部分环境类别为一类,建筑物地面以下部分及露天构件环境类别为二 b 类;
5.6 电气设计
5.6.1、设计依据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城镇排水系统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技术规程》 CJJ 120-2008
《3~110kV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0-2008
《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1994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T50062-2008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217-2007
工艺、设备及有关专业提交的改造工程设计资料。
5.6.2、设计范围
(1)厂区内 10/0.4kV 变配电站的设计(与鼓风机房合建)。
(2)厂内高、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3)工艺设备及动力设备的配电及控制。
(4)全厂建、构筑物和厂区道路照明。
(5)全厂建、构筑物的防雷与接地系统。
(6)厂区电力、控制、照明电缆的敷设。
变配电站以 10kV 电源电缆进入厂区为界,厂外部分的架空线及电缆敷设不属于本工程设计范围。
由工艺设备配套引进的电气开关控制箱(柜)等,其内部电气系统的设计由供货厂家负责。
5.6.3、负荷等级及供电电源
根据国家标准 GB50052-2009 对负荷分级的规定,其供电应属市政设施二级用电负荷,需要两路相互独立的电源供电,电压等级为 10kV,两路电源一用一备。当一路电源因故停电时,另一回路电源应能确保全厂 100%用电负荷的正常运行。双供电电源引处由所在地区供电部门确定。低压配电系统电压为 380/220V。
5.6.4、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采用需用系数法,计算结果如下:
有功功率: Pjs =250kW
无功功率(补偿后): Qjs =84.24 kvar
无功补偿功率: Q 补 =200kvar
功率因数(补偿后): Cos?js = 0.95
视在功率: Sjs= 263.26kVA
根据上述负荷计算结果,全厂供电系统变压器安装总容量为 400kVA,设置1 台 400 kVA 变压器,变压器负荷率为 0.65。
5.6.5、高压供配电系统
厂区变电站位于厂区鼓风机房及生物处理工段的用电负荷中心。两回路 10kV 电源进线电缆直埋敷设至变电站高压室。高压系统采用单母线不分段结线方式,两路电源一路工作一路备用。当一路电源因故断开时,通过手动操作使备用电源投入工作,承担厂区内全部负荷。两路进线开关之间设有机械联锁,以防止人为误操作,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只允许一台进线开关闭合。
在高压侧设有专用电能计量柜,作为全厂电能总计量。
5.6.6、低压配电系统
为了保证低压系统供电的可靠性,电力变压器采用一用一备的运行方式。低压进线柜采用双电源转换开关,当一台变压器因故停电时,由人工操作将转换开关接通另一台变压器投入运行。
变配电站低压配电系统负责向全厂动力设备及其建、构筑物附属设施的动力、照明等用电负荷供电。
系统无功补偿采用低压电容器集中补偿方式,在变电站内设置电容器补偿柜。无功补偿装置采用自动补偿控制器,根据用电负荷功率因数的变化,自动切换投入电容的组数,保证功率因数在 Cos? =0.90 以上。
5.6.7、电气控制及电动机、变压器保护
(1)电气控制
污水处理厂电气设备电压均为 380/220V。厂内动力设备中的电动机尽量采用直接启动的控制方式。当电动机功率较大,启动时对其它用电设备造成影响时,须采用软启动方式。根据工艺要求需要调速功能的设备均采用变频器控制。所有电机均设有就地控制和自动、手动控制方式。控制屏上装有“手动/自动”转换开关。转换开关在自动状态
下,所有电机的起、停和运行将根据工艺运行要求由 PLC 进行自动控制。全厂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以PLC 自动控制为主要运行方式。
(2)电动机保护
电动机回路设短路、缺相及过载、接地等保护。潜水电机设短路、过电流、电机温度、腔内泄漏等保护。
(3)变压器保护
10kV 干式电力变压器采用负荷开关加限流熔断器组合的保护装置。具有过流、短路保护及温度报警装置。能够有效地保护电力变压器。
5.6.8、其它
(1)防雷与接地系统
根据国家标准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分类,污水处理厂的建、构筑物为三类防雷建筑物。0.4kV 进线处及照明配电箱、动力箱等均设防电涌保护装置,以减小雷电波侵入。
厂内低压系统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 TN-C-S 系统。电源电缆在引入建筑物之前PEN 线应做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 4 欧姆。 各构筑物均设置等电位联结系统。
(2)照明
污水处理厂照明装置其电源统一由厂内照明系统屏引出。建筑物的室内照明光源主要采用 T8 型三基色日光灯和紧凑型节能灯。所选灯具应为节能型电子镇流器或电感带补偿电容镇流器灯具。室外照明采用高光效金属卤化物照明灯具。
(3)电缆敷设
本工程室内低压电缆选用 YJV-1kV 交联聚乙烯铜芯电力电缆,沿室内电缆沟、电缆桥架或穿保护钢管敷设。室外电缆选用 YJV22-1kV 铠装交联聚乙烯铜芯电力电缆,沿室外电缆沟或直埋敷设,直埋电缆过道路或与其他管道交叉时穿钢管加以保护。
室内照明及电源插座导线选用 BV-500V 塑料绝缘线,穿 PVC 管或钢管暗敷设。
5.7 自控系统及仪表设计
5.7.1 设计依据
自控仪表设计依据工艺推荐方案及工艺对自控系统的要求;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93-200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04)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工程设计规定》 (HG/T 20700-2000)
《过程测量和控制仪表功能标志和图形符号》 (HG/T 20505-2000)
《控制室设计规定》 (HG/T20508-2000)
《仪表供电设计规定》 (HG/T 20509-2000)
《信号报警连锁系统设计规定》 (HG/T20511-2000)
《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 (HG/T20512-2000)
《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 (HG/T20513-2000)
《自动化仪表选型规定》 (HG/T20507-2000)
5.7.2 设计范围
(1)配置工艺流程必要的调节开关、计量和温度分析等检测仪表。
(2)检测仪表及电气设备的运行信号的传送和显示。
(3)根据电气设备的运行要求及主要工艺参数的控制要求,设置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系统。
5.7.3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监控系统负责全厂生产过程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由中央监控站、PLC 分控站以及通讯网络构成。中央监控站及 PLC 分控站均设在中控室内。
5.7.4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
中央监控站配置 Windows 操作平台,实时监控软件可实现以下功能:
(1)动态显示整个工艺流程的总貌图,分貌图。
(2)动态显示整个设备的状态和各种参数值,提供操作指导。
(3)故障报警显示,并进行统计分析,打印存储等报警处理。
(4)设备的参数设置及操作控制。
(5)各种参数的分类分组处理。
(6)各种参数的柱形图,扇形图,走势图。
通过配置 EXCEL,ACCESS 可以实现建立历史数据库,对各种数据进行建档分析和处理,输出各种所需的生产报表。
5.7.5 PLC 控制站的功能
根据污水厂的工艺布局情况,共设有 2 个 PLC 分控站(分别控制发酵仓鼓风系统、通风除臭系统),用于实现各功能单元的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
5.7.6 设备的操作控制方式
设备的操作控制具有以下几种方式:
(1)自动方式:控制柜或就地控制箱转换开关位于“A”挡,设备的控制信号来自PLC 的输出卡,此时 PLC 控制站有两种控制模式,A)人工模式,由中央控制室监控计算机键盘或鼠标发出指令或由 PLC 操作员面板发出指令。B)过程模式,PLC 按预编程序自动控制。
(2)手动方式:控制柜或就地控制箱转换开关位于“M”档,设备由控制柜或就地控制箱上的按扭就地控制。
(3)离线方式:控制柜或就地控制箱转换开关位于“OFF”挡,不能对设备进行任何操作。
5.7.7 检测仪表的设置
为了掌握工艺运行情况,控制运行指标以及生产管理的需要,设置流量、温度、压力等检测仪表。
5.7.8 视频监控
为了保证厂区的安全生产,在发酵车间内安装视频监控摄像机,摄像头采用网络球形一体摄像机,视频信号通过以太网的方式上传到中控室,中控室利用网络硬盘录像机对视频进行录像保存。
5.7.9 防雷与接地
中央控制室、现场控制站及仪表电源均设电源电涌保护(SPD);户外仪表进入 PLC端设仪表信号电涌保护器(SPD);控制系统通讯讯道端口配置信道电涌保护(SPD)。
本工程采用共同接地体,等电位联结,控制系统工作接地、设备保护接地、防雷电感应接地与电气接地共用接地系统,接地电阻<1Ω。

6 劳动定员及建设进度
6.1 组织机构
根据生产管理需要,设置相应的职能科室和生产工段,负责全厂的行政和生产管理,设2 个部门,即综合办公室、生产运行科。
6.2 劳动定员
主要生产工段配置适当比例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范围包括:环境工程、自动化仪表、机械制造等。人员编制如下表所示。

6.3 建设进度
本工程计划筹建及建设期为 3 个月。

7 环境保护
7.1 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 4 月 29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2 月 28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 年 12 月 29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 年 10 月 28 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253 号 1998 年 11 月
《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 国家环保局环监(93)第 015 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T2.1-93 及 HJ/T-2.4-95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2009 年 8 月 17 日
7.2 环境保护标准及保护范围
7.2.1 环境保护标准
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执行下列评价标准:
1)恶臭气体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 4 二级标准。
2)污泥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 6 标准。
3)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
4)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
5)厂界噪声应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
准工程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
7.2.2 环境保护范围
1)空气环境:恶臭对空气环境影响范围为厂界及周边敏感区域,使得敏感区域空
气质量不受恶臭影响。
2)噪声:厂界及附近敏感点,使敏感点不受噪声干扰。
7.3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
(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施工场地有一定的土石方运量,施工期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有:地面粉尘、施工机械和运输噪声,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暴雨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等。
① 废水污染源:建筑施工期生产废水主要包括砂石料冲洗废水、混凝土拌和养护碱性废水、基坑排水、施工机械车辆检修含油废水及建筑工人生活污水等。
② 固体废弃物: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包括土建施工开挖的渣土、碎石,物料运送过程中洒落的砂石、混凝土等,铺路修整阶段石料、灰渣,建材的破损耗与遗弃等;生活垃圾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
③ 噪声源分析: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物料装卸及建筑人员操作等,施工机械运行为首要噪声源。
④ 大气污染源分析:施工期挖掘土地、平整场地等将导致泥土裸漏、尘土飞扬;原材料、物料堆存及车辆运输可产生扬尘,用沥青拌和料铺设厂区路面,将产生沥青烟类大气污染物;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燃油可产生机动车尾气。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施工扬尘,其次为运输及动力设备运行产生的 NO2、CO、TSP 等。
(2)营运期污染源分析:营运期污染源主要是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源和恶臭等。
① 大气污染源分析:气体主要是焚烧炉排出的烟气,本项目对烟气采用先进的除尘、脱硫脱硝工艺,大气排放优于国家排放标准,因此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② 固体废弃物分析: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焚烧产生的灰渣,本项目将灰渣制成砖。
因此,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影响轻微,不会造成土壤环境及下游水环境污染

③ 噪声源分析:污水厂的噪声主要有水泵、鼓风机等设备,其噪声见下表《工程
设备噪声源一览表》。
 
本项目声源设备在采取相应防噪措施后,设备运行噪声对厂界噪声贡献值小,厂界噪声可以满足国家标准。
④ 恶臭气体分析:污水厂产生恶臭的构筑物主要为污泥脱水车间,这些处理设施无组织散发的恶臭气体成份主要含有 H2S、NH3 和甲硫醇等,其程度受水温、pH 值、
构筑物设计参数等多种因素影响。为减少恶臭对环境的影响,散发臭气区域全部加密封,将臭气抽至焚烧炉焚烧。同时在厂区内加强绿化,在树种选择上有针对地选择有利于减
少恶臭影响的种类。
7.4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相应保护对策
7.4.1 项目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① 工程征地的影响:按本工程建设要求,工程需要征用土地用于建筑物的建设,被征用土地为控制预留地,不会对城市产生不良影响。
② 对交通的影响:工程建设时,由于车辆运输等原因,会使交通变得拥挤和频繁,较易造成交通问题,这种影响随工程的结束而消失。
③ 施工扬尘、噪声的影响:工程施工期间,运输的泥土通常堆放在施工现场,至施工结束,长达数月。堆土裸露,旱干风至,以致车辆过往,满天尘土,使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含量骤增,严重影响周边环境,施工扬尘将使附近的建筑物、植物等蒙上厚厚的尘土,给周围居住区环境的整洁带来许多麻烦。阴雨天气,由于雨水的冲刷以及车辆的辗压,使施工现场变得泥泞不堪,行人步履艰难。
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自建设时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的运输和施工桩基处理。特别是夜间,施工的噪声将产生严重扰民问题,影响邻近居民的工作和休息。若夜间停止施工,或进行严格控制,则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将大大减小。
④ 生活垃圾的影响:工程施工时,施工区工人的食宿将会安排在工作区域内,这些临时食宿地的水、电以及废弃物若没有做出妥善的安排,则会严重影响施工区的卫生环境,导致工作人员的体力下降,尤其是在夏天,施工区的生活废弃物乱扔,轻则导致蚊蝇孳生,重则致使施工区工人暴发流行疾病,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同时使附近的居民遭受蚊蝇、臭气、疾病的影响。
⑤ 废弃物的影响:施工期间将产生许多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在运输、处置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车辆装载过多导致沿程废弃物散落满地,影响行人和车辆过往及环境质量。废弃物处置地不明确或无规划乱丢乱放,将影响土地利用、河流顺畅,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城市的建设和整洁。废弃物的运输需要大量的车辆,如在白天进行,必将影响本地区的交通,使路面交通变得更加拥挤。
7.4.2 建设中对环境的相应保护对策
① 交通影响的缓解措施:工程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该地区的交通。项目开发者在制订实施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对于交通特别繁忙的道路要求避让高峰时间(如采用夜间运输,以保证白天畅通)。
② 减少扬尘:工程施工中旱季风扬尘和机械扬尘导致沿线尘土飞扬,影响附近居民和工厂,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中遇到连续的晴好天气又起风的情况下,对堆土表面洒上一些水,防止扬尘,同时施工者应对工地环境实行保洁制度。具体措施如下:
开挖出来的泥土应及时运走处理好,不宜堆积时间过长,堆积过高;运土卡车要求保持完好,装载不宜过满,保证工程运土不散落;经常清洗运载汽车的车轮和底盘上的泥土,减少汽车在运输过程中携带泥土而散落到地面;及时清扫因雨水夹带和运输散落在施工场地、路面上的泥土,减少卡车运行过程和刮风引起的扬尘;规划好施工车辆的运行路线,尽量避开生活区和人流密集的交通要道,避免交通堵塞及注意车辆维修保养
,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③ 施工噪声的控制:运输车辆喇叭声、发动机声、混凝土搅拌机声以及地基处理打桩声等造成施工的噪声,为了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工程在距民舍 200m 的区域内不允许在晚上十一时至次日上午六时内施工,同时应在施工设备和方法中加以考虑
,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对夜间一定要施工又会影响周围居民声环境的工地,应对施工机械采取降噪措施,同时也可在工地周围或居民集中地周围设立临时的声障之类的装置,以保证居民区的声环境质量。除以上措施以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以钻桩机代替冲击打桩机;
以焊接代替铆接;
以液压工具代替气压冲击工具;
混凝土混制应远离噪声敏感受纳体(住宅区等);
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屏蔽物;
在挖掘作业中,尽量避免使用爆破手段;
可能的话,安装消声器,降低各类发动机进排气噪声。
④ 水土流失的防止措施:施工期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降雨、地表开挖和弃土填埋。防止措施如下:
施工时,尽量求得土石平衡,减少弃土,做好各项排水、截水、防止水土流失的设计;
施工中,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施工工序,协调好各个施工步骤,雨季中尽量减少地面坡度,减少开挖,并争取土料随挖随运,减少堆土、裸土的暴露时间,以免受降水的直接冲刷,在暴雨期,还应采取应急措施,尽量用覆盖物覆盖新挖的陡坡,防止冲刷和坍塌;
做到土料随填随压,不留松土。同时要开边沟,边坡要用石块铺砌,填土场上游要设置导流沟,防止上游径流通过,填土作业尽量避开暴雨期;
在工程场地内需构筑相应容量的集水沉沙池和排水沟,以收集地表径流和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水、废水和污水。
⑤ 施工现场废物处理:工程建设需要数百个工人,实际需要的人工数决定于工程承包单位的机械化程序。污水厂施工时可能被分成多块同时进行,工程承包单位将在临时工作区域内为劳力提供临时的膳宿。项目开发者及工程承包单位应与当地环卫部门联系,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废弃物;工程承包单位应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不随意乱
丢废弃物,保证工人工作生活环境卫生质量。
⑥ 倡导文明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尽可能地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居民、工厂的影响
,提倡文明施工,做到“爱民工程”,组织施工单位、街道及业主联络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对环境影响问题。
⑦ 制定废弃物处置和运输计划:工程建设单位将会同有关部门,为本工程的废弃物制定处置计划。运输计划可与有关交通部门联系,车辆运输避开行车高峰,项目开发单位应与运输部门共同做好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按规定路线运输,并不定期地检查执行计划情况。
施工中遇到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与地方环保、卫生部门联系,经他们采取措施处理后才能继续施工。

8 劳动保护
8.1 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 2008 年 1 月 1 日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劳动部 1996 年 10 月 4 日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1996 年 10 月 17 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决定》 1984 年 7 月 18 日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87-8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8.2 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本工程的主要危害因素可分为两类,其一为自然因素形成的危害和不利影响,一般包括地震、不良地质、暑热、雷击、暴雨等因素;其二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包括有害尘毒、火灾爆炸事故、机构伤害、噪声振动、触电事故、坠落及碰撞等各种因素。
8.2.1 自然危害因素分析
① 地震:地震是一种能产生巨大破坏的自然现象,尤其对构筑物的破坏作用更为明显,作用范围大,威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② 雷击:雷击能破坏建构筑物和设备,并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其出现的机会不大,作用时间短暂。
③ 不良地质:同一地区不良地质对建构筑物的破坏作用较大,甚至影响人员安全。
④ 风向:风向对有害物质的输送作用明显,若人员处于危害源的下风向,则极为不利。自然危害因素的发生基本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但可以对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轻人员、设备等可能受到的伤害或损坏。
8.2.2 生产危害因素分析
① 有毒有害物质:H2S 气(污泥区)具有刺激性,有毒。
② 高温辐射:当工作场所高温辐射强度大于 4.2J/(cm2·min)时,可使人体过热,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变化,使人体体温调节失去平衡,水盐代谢出现紊乱,消化及神经系统受到影响,极易发生事故。
③ 振动与噪声:振动能使人体患振动病,主要表现在头晕、乏力、睡眠障碍、心悸、出冷汗等。噪声除损害听觉器官外,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亦有不良影响。长时间接触,能使人头痛头晕,易疲劳,记忆力减退,使冠心病患者发病率增多。
④ 火灾爆炸:火灾是一种剧烈燃烧现象,当燃烧失去控制时,便形成火灾事故,火灾事故能造成较大的人员及财产损失。爆炸同火灾一样,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一般来说,本工程火灾及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8.3 安全防范措施
① 抗震:本工程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 7 度,设计按 8 度设防。本工程的建、构筑物抗震设计均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进行。
② 防雷:本工程各类建筑物设计均考虑了相应的防雷措施。
③ 防不良地质:根据资料显示,厂区及四周没有影响稳定性的活动断裂,无不良地质存在,场地地基稳定。
④ 防暑:为防范暑热,采取以下防暑降温措施:在生产管理楼采取自然通风或机构通风等通风换气措施,中央控制室、化验室设空调。
⑤ 合理利用风向:设计中将生产管理楼等辅助建筑物避开夏季主风向布置,以避免风向因素的不利影响。
⑥ 减振降噪:在生产过程中噪音较大,运行时室外噪音高达 100dBA 以上者设置了消音器,并设置减振底座,选用密闭隔音材料,经以上处理后噪音可大大降低,可降至 82dBA 以下。强振设备与管道间采用柔性连接方式,防止振动造成的危害。
总图布置中,根据声源方向性、建筑物的屏蔽作用及绿化植物的吸纳作用等因素进行布置,减弱噪声对岗位的危害。
主要生产场所设置能起到隔声作用的操作室、休息室,减少噪声级,对于操作工人接触
噪声不足8 小时的场所及其它作业地点的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中的标准要求。
⑦ 防火防爆:在总平面布置中,各生产区域、装置及建筑物的布置均留有足够的防火安全间距,道路设计则满足消防通道的要求。
在工艺设计中,在可能有燃爆性气体的室内设自然通风及机械通风设施,使爆燃性气体的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
有爆炸危险的室内设不发火花地面。
厂区设计相应的消防给水管网及室内外消火栓。
⑧ 其它:为了防止触电事故并保证检修安全,两处及多处操作的设备在机旁设事故开关;1kV 以下的设备金属外壳作接零保护;设备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为了防止机械伤害及坠落事故的发生,生产场所梯子、平台及高处通道均设置安全栏杆,栏杆的高度和强度符合国家劳动保护规定;设备的可动部件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网、罩;地沟、水井设置盖板;有危险的吊装口、安装孔等处设安全围栏;厂内水池边
设置救生衣、救生圈;在有危险性的场所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志及事故照明设施。
厂区充分绿化对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具有重要作用。

9 消防与节能
9.1 消防设计
9.1.1 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9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9.1.2 防火及消防措施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一般不易发生火灾,只有在操作失误、违反规程、管理不当及其它非正常生产情况或意外事故状态下,才可能由各种因素导致火灾发生。本项目以“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为原则,在工程建设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1)总图运输
在厂区总平面布置上,污水厂按生产性质、工艺要求及火灾危险性的大小等划分出各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并在各小区之间采用道路相隔。
在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设置安全标志及信号装置,在设计中对各类介质管道应涂以相应的识别色。
整个厂区的建构筑物都根据生产类别及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类,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2)电气
本工程消防设备已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其配电线采用非延燃铠装电缆,明敷时置于桥架内或埋地敷设,以保证消防用电的可靠性。
厂内已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使消防人员及时了解火灾情况并采取措施。消防水可在泵房及各车间任意一个消防箱处控制,以便及时扑救火灾。
建、构筑物的设计均根据其不同的防雷级别按防雷规范已设置相应的避雷装置,防止雷击引起的火灾。
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严格按照环境的危险类别或区域配置相应的防爆型电器设备和灯具,避免电气火花引起的火灾。电气系统具备短路、过负荷、接地漏电等完备保护系统,以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
(3)消防给水及消防设施
在厂内设置消防给水系统和消防设施,以保证消防安全性和可靠性。
9.2 节能设计
9.2.1 工艺节能设计措施

在本工程中,积极地引入先进技术,使工程设计更为合理和优化,降低能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处理能力进行准确分析,提出合理设计参数,如取值过高,会使构筑物及设备过大,形成“大马拉小车”,浪费能源。
(2)采用技术先进的 BM 菌超高温好氧生物发酵处理技术,利用 BM 菌自然产生高温,不需外加稻壳、木屑之类的辅助材料,节省能耗。
(3)所有机械设备均采用高效节能设备。
(4)生产工艺流程顺畅,各工艺段布置紧凑,减少了物料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5)全厂采用技术先进的微机测控管理系统,分散检测和控制,集中显示和管理,各种设备均可根据物料、流量等参数自动调节运转台数或运行时间,不仅改善了内部管理,而且可使整个系统在最优状态下运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9.2.2 电气节能设计措施
(1)应用动态功率因数补偿措施,使功率因数保持在0.9以上。
(2)精心设计、避免拖动电机轻载现象。
(3)优选自身能耗低,效率高的电气设备和器件。
(4)合理选择导线截面,降低线路损耗,减低配电运行损耗;
(5)优选高效电光源,采用混光反射灯具,选取合理的LPD值。
(6)在工艺需要基础上,应用变频技术对鼓风机调速节能,同时提高工艺控制精度。
(7)整个厂区照明、通风、空调等设施,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合理使用,降低能耗;照明采用节能灯具,减少日常电耗。

10 水土保持、征地与拆迁
10.1 水土保持
10.1.1 水土流失的环节分析
本工程属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为水力侵蚀。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时段为工程建设阶段,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为污水处理厂主要建(构)物建设区,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为项目建设大面积扰动原地貌和开挖回填产生的不稳定堆积体。
10.1.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是根据主体工程建设规划、可行性分析报告、工程项目建设特点,通过现场查勘计算确定。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直接影响区为项目建设区域边界外沿 2 米内的范围。
10.1.3 防治措施设计
本项目的防治措施以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为主,兼顾场区绿化和美化措施,并力争实现各项治理与周边景观相协调。水土保持防护措施主要有:
(1)表土存放
① 表土剥离量和存放区域选择:项目建设区域内,在不影响施工和场内运输的前提下,将剥离的表土放置在场区内的预留区域,并布设草袋拦挡和毡布覆盖措施防止表土水蚀和风蚀,待主体工程完成后,用于绿化区域覆土。
② 表土存放设计:设计表土临时堆放场,堆积高度 2 米,堆土边坡为 1:0.866(30
°),
满足堆放要求。
③ 表土防护措施:设计采用草袋装表土砌护拦挡,并用苫布覆盖。
④ 草袋拆除:主体工程完工后,人工将装土草袋拆除、清理干净,并将的表土按需要量运送到各绿化施工区域。
(2)植物措施设计
主体工程完工后,对裸露地表采取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污水处理厂各建(构)筑物周边空地表土回覆后,相间栽植绿化植物。

11 结论和建议
11.1 结论

(1)市政污水出厂污泥 BM 菌高温好氧生物发酵处理工程的实施,可达到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有效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是非常必要的。
(2)本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 100 吨/天(含水率 80%)。
(3)本工程污水深度处理工艺采用“BM 菌高温好氧生物发酵处理”工艺方案。
(4)本工程总投资 1822.7 万元;单吨泥(含水率 80%)成本 210.41 元;污泥加工
为高效生物有机肥年销售额 2920 万元。逐年投资成本减少,相应的年收益增加。
11.2 建议
(1)由于时间问题,本次设计对污水处理厂的有关情况调查了解的还不够全面,对于 BM 菌高温好氧生物发酵处理技术中的有关问题,在下一步设计中进一步完善与补充。
(2)本项目的建设非常必要,请相关部门尽快落实相关手续和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为下阶段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12 公司简介
陕西中盈实业有限公司位于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于 2007 年 4 月 4 日,注册资金伍仟万元。陕西中盈实业采用新型先进的技术,是集科研、开发、技术服务和咨询、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企业。公司拥有专业化和实用化的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大型果蔬庄园管理技术体系、完备的修复产业链和修复市场,具有较成熟的修复工艺、配套的修复材料、成套的修复设备、高素质的咨询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
公司自主研发及主营产品:土壤营养修复剂、土壤活化剂、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复合有机肥、果蔬、花卉专用肥、完全腐熟发酵的农家肥,是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环保农业、高效农业的理想必用肥料;土壤营养修复剂用于盐碱地和农耕用地的改良,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显著效果。
目前针对不同类土壤进行改良,已承接定边、周至、余下、新疆、户县等地区土壤修复项目;“童语”农业梦想园、合阳葡萄庄园、杨凌君度农庄等果蔬庄园技术管理项
目。
公司在土壤修复工程、果蔬庄园技术管理项目的基础上,还致力于新品种苗木的培育
、植物营养液的研发及销售、推广。
同时我公司采用日本先进的 BM 高温菌进行污泥好氧发酵技术处理市政污水厂污泥,利用BM 菌生物自发热至高温分解有机物产生有经济效益的物品,发酵产物可用作农肥、绿化用肥、土壤改良剂、也可作为建材制造的原料,产物完全回到大自然,实现资源化利用。
陕西中盈实业有限公司本着“科技兴农、诚信为本”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新型环保农牧业方面的应用与推广,大力倡导高效、绿色、环保、节约的现代化农业,为广大农业商户提供更专业的种植综合服务。公司愿与各界有识之士精诚合作、积极探索,共创农业新台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核心技术1.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已成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制约因素。盐碱地土壤中微生物因生存环境的恶化处于休眠状态且种群数量锐减;应用我公司自主研发的土壤营养修复剂(已申请专利)改良盐碱地土壤。主要从调节土壤中速效氮、磷、钾、有机质等营养分布状况,均衡土壤营养组分;利用营养基质打破微生物休眠,增加微生物种群数量;改善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营养成分转化三方面改良盐碱地土壤。通过在定边县内流河盆地盐碱地、蒲城县卤泊滩盐碱地土壤绿色改良、推广,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核心技术2.
BM 菌是一种适合土壤里培养,对农作物极为有效的大型,且拥有强繁殖能力的 3种丝状真菌和 1 种霉菌,蕴藏了超多数量的微生物胞子。基本上不包含三种元素,BM菌它通过与污水厂污泥以及包括化学肥料在内的普通肥料混搭施肥,使肥料转变成有机形态,制造出非常有效的元素,经过世代交替,慢慢地实现自我降解,释放出代谢产物和分泌物,还原成土壤。虽然菌类巧妙地结合了好气性和厌气性,以及在 PH4~9 的范围内保持稳定,充分地发挥效用。
公司采用日本先进的 BM 高温污泥好氧发酵技术处理市政污水厂污泥,采用简单设备、技术先进、成本低、易操作的成产工序:好氧微生物+送风+定时搅拌+水至 80℃以上高温发酵。对固体原料进行水分调节,混合好氧菌种,初步消除异味,静止堆放发酵升温后放入翻抛自动发酵槽里。发酵槽地面安装日本进口有机肥专用鼓风机 24 时运转,翻抛机自动翻抛。利用 BM 菌生物自发热至高温分解有机物产生有经济效益的物品
,发酵产物可用作农肥、绿化用肥、土壤改良剂、也可作为建材制造的原料,产物完全回到大自然,实现资源化、规模化推广利用。 
 


主办: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 陕商商会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1178号-1 陕ICP备05001178号-3 网站制作硅峰网络
Email:seda98@163.com

陕公网安备 61010202000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