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李刚教授 西北大学陕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陕商的源起
我们现在研究陕商,主要是其对促进今天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重振陕商雄风,首先要明确陕商的源起。
商帮是在明代以后产生的,在明代以前没有商帮,到明代以后产生了商人集团化经营模式,为什么商帮产生在明代,从一般分析,无非是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从汉唐以来生产力不断发展兴盛,到宋代达到高峰,中国的四大发明主要集中在宋以前,明清时期中国生产力发展到了历史上最好的局面。
1818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1820年中国产品总量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就是说在这段时间以前,世界三分之一的财富在中国,但是近代我们落后了。商帮产生在当时还比较贫瘠的黄土高原,明政府在当时实行“食盐开中”、“茶马交易”政策,陕西商帮是这两个政策引导的结果。
明代陕西是边关地区,拥有西部广阔的领域,如何保证边疆安全,民族团结是明政府的心患,当时在陕西驻扎24万边防军,怎么供应这24万边防军的军备需要,是明政府当时的军政大事,帝国大量的物资财富涌向陕西。政府实行“食盐开中”政策,让商人参与最能获利的食盐贩运贸易,条件是商人必须把粮食运到边关,换取盐银,输粟换银。
“食盐开中”政策是明政府主要为陕西量身制定的,主要理由一是陕西本身是边关地区,陕西当时管理明代的边疆,把粮食贩运到边关符合路近省费的商业原则,陕西有区位优势。“食盐开中”政策的核心是用粮食换盐银,而陕西就是产粮区,明政府主要是针对陕西产粮区制定的政策。
晋商也说是利用“食盐开中”政策,产生了商帮,其实当陕西粮广仓丰的时候,明代初年山西却是缺粮区,山西是把山东的粮食贩回去,再运到边关。徽商也是继陕商、晋商之后的第三大商帮。明代时期就这三大商帮,其他七大商帮都是清代以后才产生的,所以陕商的资格最老。
再一个就是“茶马交易”政策,陕西是边关地区,作战主要靠马,陕西产粮食,但不产马,而陕西边疆地区的游牧民族有马,同时他们大量需要内地的茶叶,这就产生了两种需求,就有了茶马交易。明清时期,陕西的紫阳是主要产茶区,清代产茶达到1100吨,而山西不产茶,茶马交易也是为陕西量身制定的政策。唐代,陕西商人成了帝国商人,明清时期的三大商帮陕商、晋商、徽商是中国市场经济的萌芽。
.jpg)
陕商的历史功勋
食盐开中,陕西商人把粮食运到边关,换取大量的盐银之后,腰缠万贯下扬州,当年在扬州做生意的陕西商人不下500多人,明代初期,陕西商人始终占据着扬州盐业的第一把交椅,他们在扬州建立了最早的会馆——陕西会馆,扬州陕西会馆的奠基石仍保存在扬州博物馆,那是陕西商人在扬州活动的见证。陕西商人为扬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扬州许多著名的景点是陕西人造的,是陕西商人的原始产权,乾隆六下江南住的别墅就是陕西武功商人康海的家产。
明末,陕商以汉族正统自居,反清复明,转入了四川;清代初年,四川三分之一的人是陕西人,在成都建立了陕西会馆,当地盐井百分之八十都是陕西人投资的。
陕西商人把陕南的茶叶贩到边关,开创了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陕南茶叶以青茶为主,产量有限,陕商就把湖南安化的茶叶贩到陕西泾阳,在泾阳把茶叶压成茶砖,运到青藏等各地。当时泾阳是西北茶叶中心,很多陕西商人就是以茶叶发家的,当时有个马家光运送茶叶的骆驼就有几千峰。陕西在唐代就掌握了砖茶技术,作为西部经济中心,陕西掌握了手工业的尖端技术。
康藏茶马古道也是陕商开创的,在元代设陕西行省,当时的康藏在陕西行省的管辖之内,叫陕西四川行省。在康定有一条陕西街,当年在陕西街光贩茶的茶商就80多家,包括康定情歌是我们陕西人唱的,康定情歌的词是汉文化,太阳端端的照在……,“端端的”就是陕西人的发音,陕西人把直、把正叫端,所以那是陕西文化,这是陕西人对中国文化做出的贡献。
还有第三条古道——盐马古道,定边县历来都是三边产盐量最多的县,陕西商人把盐运到内蒙等地,换回马进行盐马交易。信天游就是陕西商人拉着骆驼在茫茫的沂蒙草原上唱的歌,走西口也是陕西人唱的歌,被山西人先拍成了影视作品。山西人不能往西走,山西人往西走就走到陕西,走到渭南来了。山西人往北走,出雁门关,走杀虎口。走西口是陕西人往西走,从长城各关口走河套平原,河套平原是陕西人开发出来的,再往西走河西走廊,进入新疆,那是走西口的大概念,走西口是陕西人唱了几百年的歌。
陕西商人沟通了东西部贸易达五百年之久,陕商是西部经济初期开发第一批西部牛仔。除了茶叶生意外,陕西商人还有布匹生意,明代时期把江南的棉布贩到西部来,其中贩回的布匹占苏浙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党家村不属自然村落,其实是商宅,党家在河南做生意,日升斗进,回家后盖了雄伟的党家大院,所以党家村应叫党家大院,叫党家村就没有任何特点特色,自然村落比比皆是,就少有人来旅游。如果当初叫党家大院,就可以和山西的乔家大院媲美了。
在西部地区,经营典当的主要是陕西商人,“掌柜”是陕西人发明的。陕西当时是西部的金融中心,可谓中国明清西部华尔街,每年西部走镖走到陕西泾阳三原的银两就有三千万两白银,清政府当时每年的财政收入是八千万两,就说明帝国三分之一的财富在陕西。晋商搞票号是在1841年,山西是在近代才成为金融中心的,陕商衰落了,晋商才办了票号。
研究陕商历史,启迪我们发展今天的陕西经济,商帮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新商帮的崛起与历史商帮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老陕商留下来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思想等宝贵遗产,对发展陕西经济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非常同意省人大副主任刘维隆的观点,“让历史走向现实,让现实告知未来”,提倡大力发扬陕商的棒槌精神。
.jpg)
陕西商人的核心价值观
李刚教授写一部书叫《大商载徳》,副题为陕西商人的核心价值观研究。只有陕商这样的大商帮,才能承载中国传统最优秀的主流文化,才代表着中国商业文化的主流精神,他把陕西商人的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八个字:“厚重质直,忠义仁勇”,这八个字可以概括陕商给我们留下的珍贵历史遗产。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时代精神。天下第一商帮主要是抓住了明政府开中制这个政策,成为起源最早,中国最古老的商帮。
不畏艰险,闯荡天涯的开拓精神。陕西商人,少小离家,一辈子在外闯荡。陕西户县有位商人,十二岁离家,到康定做生意,60年间只回了一次老家,一辈子在外闯荡。有一次一个乡党要回陕西,这位户县商人不会写字就画了画,第一幅画画了个鹅,一个大象死了,意思是我想死你了;第二幅画画了个人朝回走,意思有个乡党要回家乡;第三幅画画了五个蝇子,意思是我让人带了五块银子;第四幅画画了个春暖花开,告诉老婆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他就回来了;第五幅画画了一个人挟了把伞,伞谐音为“陕”,意思老陕我就回来了,很形象地表达了陕西的文化。
不恋家舍,奔走天涯的求富精神。陕西商人奔走天涯,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与他们求富敢富的强烈欲望是分不开的。
恪守本职,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陕商要在四川建会馆,四川人指定了芙蓉街一个水洼地,还不准动四川的一杯土,陕西商人硬是背着一口袋一口袋家乡的黄土到成都,填平了那个水沟,建起了宏丽的陕西会馆,陕商以这种精神把陕西会馆建得美轮美奂,以至于解放后长期是成都市政府的所在地。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才从那里搬出来。这一举动征服了四川人,从此芙蓉街就改名为陕西街。今天我们的陕西会馆就屹立在陕西街的街口,院子里有300多年的银杏树。我们陕西没有把这种精神好好发扬。
.jpg)
诚实敬业,以信求财的诚信精神。陕西商人能取得那么大的业绩,最大的特点是诚信。陕西是古老传统文化的发祥地,陕西商人也是最优秀商人文化的主流代表,陕西商人在经商过程中是义先利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陕西人最大的特点是诚信,在商界是有口皆碑的。党家村发家就与诚信有关,陕西商人以诚信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形象。
富而不奢,生活俭朴的厚重精神。陕西自然条件比较恶劣,陕西人长期形成了生活简约的朴素民风。即便是家富万贯,也保持了勤俭的作风。
热心公益,惠及乡党的忠义精神。陕商的个人生活很节约,但对公益事业、热心家乡建设有很浓重的情结。渭南焦家村的焦家经营典当生意,焦家村的68户人家全在焦家干活,真正实现了一家发财,全村致富。泾河上有一个500年的石桥,叫泾河拱桥,那个桥就是当时三原商人集资建的,今天还横跨在泾河上。
李刚正在筹划一个35集的电视剧《下扬州》,山西人拍了《走西口》,山东人拍了《闯关东》,唯独下扬州没有做,我们再不做,很可能别人就要做,腰缠十万下扬州是陕西人干的,抢占保护我们陕商文化资源的安全,要做就做一个里程碑式的东西。
总结陕西的商业历史传统,弘扬陕西的优秀商业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三秦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其实陕西人始终活跃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舞台上,陕西人不仅是周秦汉唐时期很厉害,创造了我们这个民族最辉煌的历史时代,中国最辉煌的汉唐时代是在我们的脚下度过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没有陕西人,该怎么写,肯定是苍白的;有陕西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就有高潮,就有震撼世界的汉唐盛世,这个民族古代史的高潮是在陕西度过的。没有陕西人,毛泽东带领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打到陕西30万只剩1.8万人,后面有300万蒋家军,因为有了陕西人,中央红军扎住了脚;如果没有抗日时期陕西将领杨虎城逼蒋抗日,形成全国统一抗日战线,我们能不能迅速取得抗战胜利,这就是陕西人的历史贡献,陕西人始终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