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经济要闻 |
|
坚持改革开放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
信息来源:| [2017-01-03] 点击量:3250 |
|
坚持改革开放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二论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改革开放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抓住改革开放“扁平化”带来的机遇,站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提升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全会不仅为改革开放注入了更多新内涵,也为陕西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开放是繁荣的必由之路。2016年,陕西厚植开放新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成功举办协办丝博会暨西洽会、G20妇女会议和农业部长会议等重大活动,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陕汇聚汇集。随着陕西自贸区的顺利获批,为我们面向全球配置资源提供了重要平台,让陕西站在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前沿,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源泉。2016年,陕西深入实施“放管服”、国企国资、金融等重大领域改革,全年取消146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和6项国务院取消事项的初审环节,省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4项,全面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登记等制度改革,使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发展新活力更加显现。
这几年,陕西改革开放形势总体不错,但市场活力的释放仍然不够,同沿海地区相比,全省经济行政运营成本依然较高,这让陕西实现加速转型、追赶超越面临不小压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越是要清醒地认识到:不深化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扩大开放就抓不住机遇。当前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多数困难和问题,都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加以解决。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厚植开放新优势,抓住和用好各种机遇,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才能为全省追赶超越发展赢得先机、增添动力。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推动追赶超越必须依靠改革的办法和开放的思路。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陕西必须树立大开放思维,要跳出“城墙思维”,站在“秦岭之巅”看陕西,打破僵化思维、摆脱路径依赖,以更加开阔的眼界谋划发展。不断提升“大西安”的辐射力,放宽各种投资限制,运用“冻结”“了结”思维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促进民间投资,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陕西要向改革要红利。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围绕培育发展新动能,围绕法治陕西建设,围绕增进群众福祉,冲破观念束缚、打破利益藩篱,加快推出一批体现市场经济规律、穿透力强的重点改革,为追赶超越扫除各类障碍、创造良好环境。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陕西还须进一步向开放要活力。坚持东西并重、内外并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大力建设丝路经济带新起点,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扩大制造业、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领域开放,同时做强港务区等支撑点,用好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等平台,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积极拓展“海外陕西”版图,促进国际国内资源有序流动和产业集聚。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批准设立陕西自贸区,赋予我省体制机制创新职能,这对我们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意义重大。抢抓机遇、追赶超越,我们别无选择,唯有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加快创新步伐,确保2017年自贸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三秦大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发展脚步铿锵有力。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积极的姿态扩大开放,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实现陕西追赶超越的新突破。 |
|
 |
|
|